今天,分享一篇干掉传统后视镜,路特斯第一个吃螃蟹,希望以下干掉传统后视镜,路特斯第一个吃螃蟹的内容对您有用。
来源:36氪
75岁的路特斯,如何在新赛道上创新?1905年,英国女赛车手多萝西·莱维(Dorothy Levitt)在她出版的《女人与汽车》一书中提到:「女性驾驶者,在路况相对拥挤的街道上,应在车头正确地摆放一面小镜子,以便观察车后方的情况。」在此后的上百年里,汽车后视镜基本全都是由镜子构成。
虽然这几年,开始有双曲率镜面技术、防眩目技术逐渐普及,但本质上它仍然是一面镜子,无法避免会沾满雨水,同时也会受到视野范围的限制。实际上,后视镜在智能汽车时代近乎是被遗忘的「孤儿」。座舱内的屏幕越来越大,交互方式错综复杂,辅助驾驶功能日益丰富,但作为驾驶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视镜并未取得颠覆式的体验创新。
不过就在2023开年,传统后视镜或将画上淘汰的句点。
干掉传统后视镜,谁第一个吃螃蟹?
众所周知,汽车总共配备有三个后视镜,它们分别是左、中、右三个后视镜,左右的两个后视镜位于车头两侧外部,中间的后视镜位于车内顶处。通过观察后视镜,驾驶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汽车周围情况,保证行车安全。
尤其是车外的两个后视镜,在驾校学车的时候,教练通常还会要求学员利用它们去观察车辆周遭的情况。熟练运用外后视镜,才可以更熟悉、安全地进行开车。
通常来说,汽车外后视镜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车辆外部的物体,通过后视镜反射到车内驾驶员的视野中。到后来,为了扩大后视镜的视野范围,行业内开始引入双曲率后视镜的设计,它采用了部分凸面镜的镜面,同样也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只是反射的角度更大,让驾驶员可以获得车外更多的视野。
传统后视镜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依然没有多大的创新和迭代。本质上,还是受限于镜面曲率、形状、大小、角度等因素,物理的极限难以突破。
现如今,后视镜技术的转折点就发生在2023年——1月9日,路特斯官方宣布,纯电超跑SUV路特斯Eletre将成为中国首批装备流媒体外后视镜的汽车。这种流媒体外后视镜,将采用智能传感器取代传统外后视镜,能为驾驶体验带来三大好处:
其一是视野范围的扩大。在「摄像头+屏幕」的硬件组合之上,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增强实时观察效果,可以将视野宽度扩大50%,远超传统曲面镜片的传统后视镜。
其二是降低风阻。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有超过六成的能耗是用来克服风阻,尤其是对电动车来说,风阻系数将直接影响到续航里程。而后视镜的造型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范围大致在2%-5左右。当采用迎风面更小的流媒体外后视镜后,风阻系数则可以降至更低的水平。
其三是黑夜和雨雪天的能见度更高。传统后视镜的镜面常常会因为在雨雪天留下水珠,严重影响驾驶安全性。而采用摄像头的流媒体外后视镜,完美地避开了这一问题。另外,在逆光、黑夜等环境下也可以通过算法调整亮度,从而获得比光学后视镜更清晰的成像。
在此之前,很多品牌只在概念车和准量产车型上展示过流媒体外后视镜技术。受限于当时的法规要求,在真正交付给用户的量产上,无一例外都换回了传统的后视镜。比如像奥迪e-tron、凯迪拉克LYRIQ等等。
但现在已然不同,相关法规逐步放开——2022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号为GB 15084-2022的《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发布。新标准将自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面取代现行的于2013年发布的GB 15084-2013版本标准。其中,新标准提及不再要求车辆装备传统外后视镜。这意味着,流媒体外后视镜将走向汽车产业的聚光灯下。
然而法规放开之后,第一时间对外宣布量产流媒体外后视镜的品牌,目前只有路特斯一家。这似乎意味着,在这些前瞻技术的探索和布局上,路特斯并不是打打嘴炮,而是瞄准方向、苦练内功、一鸣惊人。纵观75年的品牌发展史,引领技术潮流的事,路特斯没少干。
75岁的技术「弄潮儿」
和现在爱折腾的年轻人一样,年轻时的柯林·查普曼也有自己为之痴迷的爱好——汽车。
1947年,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尚在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就读工程技术学。这是一所创新气息浓厚的院校,亚历山大·贝尔在就读期间,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而真空管的发明者约翰·弗莱明爵士也曾就读于此。
查普曼的兴趣在于汽车,他凭借一把电钻和初级钣金技能将一辆19世纪40年代的奥斯汀7型车改装成一辆赛车——自此,Mark 1诞生。意料之外的是,这辆看上去更像是特技表演用的赛车,居然在英国各类稀奇古怪的比赛中屡次胜出。查普曼不仅奖金拿到手软,他改装的这辆车也通过整车或零配件的方式得以热销。
1948年,查普曼以工程师和赛车手的身份,创办了路特斯。但查普曼,并不想造一个平庸的车,就像他的人生经历一样,不止于在地面飞驰。在UCL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后,查普曼加入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学会了飞机驾驶。他还曾在服役期间组织自己的部队改造汽车,并最终在比赛中获奖。
飞行员的经历,让查普曼更加注重灵活利用「空气动力学」,而不是像当时的传统汽车那样增加马力。毕竟,靠增加缸数来实现马力的提升,在汽车制造业里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但相反,彻底掌控「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是当时乃至今日,汽车行业的一大技术壁垒。
早在1954年,查普曼在好朋友弗兰克·考斯汀的帮助下,开始打造路特斯Mark 8。
在当时有限的测试环境下,两人为了测试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可谓无比艰辛。他们在原型车车壳上粘满绒毛,通过观察绒毛走向,来确定空气的流动方向。而为了观察时速160km/h下的绒毛摆动,弗兰克甚至亲自上阵,让人把自己绑在前引擎盖上。当然,这在后来也成了汽车史上最早完成的风洞实验之一。
两人的努力没有白费。Mark 8作为首款兼具管架结构和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车型,拥有超乎寻常的高速稳定性,仅重半吨的车身,搭配62kW的1.5L发动机,极速可以突破200km/h,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Mark 8也开启了路特斯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王者之路——在银石赛道的英国大奖赛中,查普曼驾驶着Mark 8击败了保时捷550 Spyder。
在Mark 8之后,路特斯不断地将「风中的灵感」转化为赛道制胜的法宝——Type 49B的定风尾翼,Type 72的楔形车身,Type 79的地面效应侧箱,Type 88的地面效应双底盘,Type 99T的主动悬架……每一项创新都源自于「飞行」,并不断领先着时代。
追逐极致智能的浪尖
在燃油车时代里,路特斯始终以前瞻的眼光先人一步。到了如今的电动车时代,路特斯追逐科技浪潮的步伐,也从未停下。在一贯领行业之先的轻量化与空气动力学设计之外,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从平平淡淡的用户体验里完成新的突破创举,才是路特斯在电动化时代的重要任务。
在电动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在强调智能驾驶,但是带有「先锋」精神的路特斯却提出了「赛道级智能驾驶」的概念,首次把「赛道级智能驾驶」带入到量产车当中,尝试用性能指标来定义智能驾驶系统的优势。
但是赛道不同于公路,对于驾驶员判断力、反应力有更极致的要求,路特斯提出赛道级智能驾驶,也就意味着对车辆的软硬件工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家将「极致智能」视为造车理念的产品,路特斯Eletre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富有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硬件方面更是不惜下血本直接拉到「天花板」级别。
众所周知,智能驾驶领域的「军备竞赛」阶段,车规芯片也走上了历史舞台,为了实现城市路,高快路及泊车等全场景的智能驾驶功能,路特斯在硬件上做了充足的算力预埋,目前业界领先的英伟达Orin-X芯片,路特斯Eletre直接标配了两颗。
感知方面,路特斯Eletre 全车更是配备了 34 个传感器,其中包括 4 个激光雷达分别布置在前方、后方和两侧。值得注意的是,路特斯Eletre所采用的还是量产级可翻转激光雷达,只有需要时才从挡⻛玻璃的顶部和前轮拱罩处显露出来,在未使用状态下会选择隐藏,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减小整车风阻系数,提升续航里程,同时也解决了设计上美观的问题。
除了硬件配置拉满,软件功能上路特斯也有「大杀器」——基于在赛道上的数据积累,路特斯打造了三大算法模型(风险模型、博弈模型、专属模型),并通过智能驾驶系统得以呈现。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在路特斯智能驾驶系统加持下,原先驾驶超跑时会遇到的种种危险工况都会在算法帮助下做出预判,以便提前规避诸如对方恶意加塞、「鬼探头」、前车高速急停等涉及危险驾驶情况,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会更安全、舒适,具有效率。
在智能座舱层面,路特斯Eletre搭载了两颗高通骁龙8155芯片,为实时渲染的座舱操作系统Lotus Hyper OS提供了强大的3D实时渲染能力。同时,路特斯与UNREAL ENGINE进行合作,运用虚幻引擎技术让3D场景拥有更逼真细腻的质感。
实际上,路特斯Eletre的产品理念,是兼容极致——既要极致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又要极致的操控乐趣,还要有极致的智能化体验。而这种「性能与智能」兼容的极致体验,在当下这个电动化时代里,可以说是稀缺性极高的存在。
结语
正如开头提及的流媒体外后视镜,路特斯Eletre在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更强的能见度之上,又将智能化的创新体验一并交付给了用户。通过这套流媒体外后视镜,路特斯Eletre可以实现联通智能主动安全系统——更直观地提醒驾驶员,如盲区监测系统、开门预警、后方横穿辅助。
总之,延续极致驾控之魂的路特斯Eletre,不仅从未背离柯林·查普曼一生奉行的信条,更在不断进化,引领新时代的驾驶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