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地铁:专访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委员轨道交通可以探索多种经营模式

时间:2023-01-16 21:45:46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专访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委员轨道交通可以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希望以下专访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委员轨道交通可以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的内容对您有用。

轨道交通之于城市生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今两者关系也在不断发展,轨道的功能也不再仅仅止于交通运输,而是会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的面貌。

在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市提出要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打造一批轨道微中心。同时,也要探索轨道投融资管理、规划管控、收益反哺等机制创新。

那么未来的“轨道交通微中心”应该是怎样的发展趋势?能承接哪些城市功能?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轨道交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北京市政协委员、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邵信明表示,未来轨道、商业、生活结合将更紧密,地铁站点能更合理地融入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此外也需要思考如何探索更多种类的经营模式,加强非票务收入,提高服务水平,帮助政府减轻支出压力。

针对“双碳”问题,邵信明说,轨道交通既是绿色出行方式之一,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持续开展多项节能低碳项目,2022年,京港地铁所辖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等多条线路的碳排放量共计已降低约5%。

北京市政协委员、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邵信明。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北京市政协委员、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邵信明。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地铁站点将更合理地融入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两会”提出要发展轨道微中心,轨道交通也正与其他城市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应该如何理解这一趋势?

邵信明:有很多国际性大都市都在采用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的规划概念,强调城市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这其实与我们提出的轨道微中心有相似之处。

港铁公司通过40多年来不断实践和完善TOD理念,已经升级为第四代“铁路+社区”模式,将轨道、商业、生活更加紧密结合,不仅解决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经费问题,而且促进了城市规划更科学,使市民生活更便利,真正实现“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的目标。

新京报:京港地铁在推动轨道微中心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邵信明:京港地铁正积极配合北京市政府推进的站城融合发展、轨道交通微中心建设等,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如何让地铁站点更为合理地融入周边商业、商务和公共服务功能中,提升轨道交通站点的通达性、便利性,更好地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联通作用。

比如我们与朝阳区政府合作打造“14号线商业带”,将轨道作为消费的动力引擎和场景延伸,联动沿线商圈,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我们还与相关方探讨地下空间商业经营项目的合作,研究以“大物业”管理方式为乘客和市民打造宜人的城市出行空间。未来,京港地铁将持续关注轨道微中心建设以及城市更新领域,希望用轨道为城市赋能,支持北京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你对于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建议?

邵信明:轨道项目周期长达30余年,全生命周期投资可能达到初始投资的2.5至4倍。从国际经验来看,针对新建线路,我们结合香港、东京等国际城市的TOD理念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规划-建设-资金-运营-转移”的新投资模型,探讨轨道项目的财务“大小循环”体系。政府可以利用政策,使TOD创造的价值能够补贴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大循环”方面的初始投资,运营商可以利用轨道交通空间资源发展地铁车站商铺营业条件及餐饮业态,提升非票务收入,减少运营和更新维修阶段“小循环”方面的政府补贴,形成良性、可循环现金流,实现轨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已开展多项节能降碳改造,线路碳排放量降低约5%

新京报:“双碳”是社会热点话题,事关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京港地铁在节能降碳上有哪些举措和规划?

邵信明:轨道交通既是绿色出行方式之一,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京港地铁持续开展多种节能低碳项目,2022年,京港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等多条既有线路通过实施节能减碳项目,碳排放量共计降低了约5%。

比如我们开展的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在车站不同区域选取不同色温的灯具,如站厅、站台区域采用偏白光的灯光,明亮但不刺眼,让乘客出行视线更清晰;卫生间则采用更柔和的偏黄色灯光,在确保光线的同时让乘客更放松,这不仅降低了照明系统电力的消耗,还提升了乘客的视觉舒适度。

在国家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京港地铁通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今年,京港地铁还将继续挖掘和推进节能低碳项目,开展如14号线空调通风系统节能、利用车辆段及高架站屋顶资源开发光伏发电用于日常工作用电等项目,研究探索零碳车辆段试点,进一步实现节能低碳。

新京报:去年底刚刚开通的京港地铁16号线南段运营情况如何?对于区域发展会起到哪些带动作用?

邵信明:去年12月31日,京港地铁16号线南段开通,与此前分段开通的北段和中段实现贯通运营,成为北京西部地区的一条轨道交通干线。串联起北京北部的高新技术集聚区、中关村,中部的三里河政务区、丽泽商务区以及南部的丰台火车站枢纽、丰台科技园区等,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也给市民提供了更丰富的出行选择,缓解了其他相邻地铁线路的客流压力。

16号线南段开通后,客流有明显增长,从此前的每天四五万人次到现在迅速突破了10万人次,自2022年12月31至2023年1月10日,16号线全线日均客流量为11.8万人次,预计未来日均客流量可达35万人次。

16号线丰台站春运期间总客流量预计达92.4万人次

新京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地铁客流量迅速恢复,京港地铁如何做好运营工作?

邵信明:为确保乘客安全、顺畅出行,京港地铁持续密切关注客流变化,不断优化运营举措。目前地铁客流逐步恢复,2022年底京港地铁将所辖各线运力全部恢复到正常水平。

同时,京港地铁也在2021年创新应用复合交路套跑模式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3日起,将大兴线在工作日早高峰的最小行车间隔持续运行时间延长20分钟,进一步提升乘客体验。此外,我们还会持续做好车站的清洁、消毒等工作,同时,提醒乘客进站乘车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倡导乘客提高防护意识。

新京报:春节临近,今年春运也将会有很多新变化,京港地铁做了哪些准备?

邵信明:京港地铁所辖各线客运总量较去年预计将出现较大增长,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约11%。目前,京港地铁担负着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两座高铁站的地铁接驳任务,其中,4号线北京南站客流量预计约420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约10%;刚刚开通的16号线丰台站总客流量预计达92.4万人次。

京港地铁将与铁路部门保持沟通,视客流情况做好加开临客列车及延长运营准备,确保运力充足。为进一步保障春运期间乘客的安全、健康出行,16号线南段各站也采用了消毒机器人,可以一边清扫地面一边向空气中喷洒消毒喷雾,上个月还在4号线北京南站站厅层到站台层的直梯率先试点应用免接触按钮,可通过感应触发控制,乘客全程无需接触乘梯,也能让携带大件行李的、老年及轮椅乘客轻松乘梯。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