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锚定3万亿新目标,成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在哪里?,希望以下锚定3万亿新目标,成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在哪里?的内容对您有用。
新时代的成都,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迈入超大城市行列;
实现了由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由西部内陆腹地到国际门户枢纽、由西部科技中心到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跃升;
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发展的脚步从不会停歇。成都市两会上,GDP刚刚跨越“2万亿”的成都,又锚定了未来五年的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新的“3万亿台阶”怎样跨越?成都未来的发展新动能落在何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突破口在哪里?这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能否吸纳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了多名专家学者,共同谋求成都未来向上之路。
▲成都兴隆湖,自然与城市的结合 资料图01
“2万亿”成都从何而来?
“说明成都产业具有高度集聚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和苏州之后,今年年初,成都首次官宣经济总量进入“2万亿俱乐部”,这意味着,在中国城市经济的版图上,第七座GDP超两万亿元的城市正式诞生。
“所谓超大城市,是我国对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分类之一,主要指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成都已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走在前列的城市。
在肖金成看来,相较于其他已经跻身“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成都明显的比较优势在于空间较大,这也为成都未来吸纳更多的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条件。跻身“2万亿俱乐部”意味着什么?在肖金成看来,一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万亿大关,最直接的表向就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同时,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就说明成都产业具有高度集聚性,可以看出成都不仅很适合居住,而且很适合置业和创业,也表明成都的营商环境很好。成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02
新技术风潮正盛,成都能否抢占先机?
“‘制造强市’已成为主要驱动力,成都还应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作为“2万亿俱乐部”新成员,成都的晋级离不开产业的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成都已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当下,“ChatGPT”风潮正盛,成都如何在新技术的轨道里抢占先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的蓝图,成都将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14%以上,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个,力争上云企业达到10万户。提速打造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提升至1000亿元、700亿元。
让人工智能赋能制造,是技术创新的内核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制造强市”已连续两年被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而相较于去年“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强支撑”的表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要求“全力建设制造强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两个提法有着重大区别。他解释称,前一个提法强调的是重要支柱和重要驱动力之一,但现在所提出的“制造强市”,则成为主要驱动力和主要支柱。这意味着“强制造”上升到了全市的战略高度,大大提升了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定位。
▲倪鹏飞资料图在倪鹏飞看来,“西部地区建设制造强市,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窗口期。”如何抓住这一机会?倪鹏飞指出,成都应当发展运输成本具有优势的制造业,同时满足发展当地化市场的制造业。
“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制造业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吸纳资本、增加就业岗位,对城市发展提供强支撑。”肖金成提出,成都提出“制造强市”,方向是对的,措施也是得力的。
肖金成还强调,在“强制造”的探索中,成都应力求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不仅要提高本地市场竞争力,还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肖金成 受访者供图事实上,在中国区域经济崛起的篇章里,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被寄予厚望的经济“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加持下,‘制造强市’战略将为西南地区的弯道超车提供可能。”倪鹏飞分析认为,成渝两地中心城市主要发展高端制造,但在外围发展相对低端的制造业,在合作的框架下,两地可一体化扩大市场,深化分工,建立更大规模、更多环节、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实现成本公摊以及损失补偿。
而在肖金成看来,不仅是成都,西部各市都应通过发展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制造业,会带动服务业相应发展,进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而这也是西部经济的新动力所在。
03
“最具幸福感城市”如何吸引人才?
“加大对城市的绿色管理,在新的经济水平上实现城市均衡发展”
连续14年,成都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才俊来蓉生活。
“成都有非常雄厚的高校基础,不仅有全国知名的高校,也有广泛的中等和高等技术学校,这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强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成都的特色,而这为成都留住人才提供了先机。
加之成都“天府之国”美誉下所熏陶出的慢节奏、休闲之都,培育出的新消费理念,也为人才的长期入驻提供了可能。同时,成都在“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政策下创造出的就业资源,也使得成都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5年,都将成为西部的人才流向聚集地。
“但城市发展绝非越大越好,人越多越好,‘大城市病’的问题仍需警惕。”魏建国提醒,成都作为人口超2100万的城市,要防止同质化竞争。他还建议,成都应加大对城市的绿色管理,防止出现拥堵、嘈杂、污染等状况,逐渐推行绿色经济、文化,发展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
“城市要宜居宜游宜生活,才能够吸引更多人才。”魏建国认为,成都要继续在新的经济水平上实现整个城市均衡发展,做到交通、居住、环境、旅游的绿色发展。
▲魏建国 资料图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相比于其他地区,成都恢复消费的能力不会让人失望,他表示,“一来是人口大城,消费基础具有先天优势;二来是作为天府之国,消费理念迭代更新迅速。所以我相信成都的消费能力会快速回升。”
成都市两会也传递出信号,今年将提升消费场景,差异化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园等核心商圈,新引进首店500家以上,打造示范性和特色消费场景16个,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力争社消零总额实现8%以上增长。
04
未来五年,如何再上一个“万亿级台阶”?
“构建新产业格局,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过去五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总量达到2.08万亿元。同时,本土新成长起来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位从第82位上升至第34位,仅成都高新区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了3000亿元。另外还新增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区5个,全国百强区(县)达11个。
今年绘制的蓝图里,成都即将站上一个更高的起点:期望未来5年能够再上一个“万亿级台阶”,在中国西部“立”起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未来五年里,达成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的目标并非易事。在肖金成看来,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成都仍面临很大挑战,首先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现在成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因此肖金成认为,要想经济再迈新台阶,还需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即创新型产业,还要更多有创新性、有竞争力的企业壮大发展。同时,空间布局要优化,主城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周边区(市)县发展现代制造业。进一步招商引资,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成都市交子公园商圈 资料图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成都将继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同时,通过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7年,打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和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超过20%、15%。
魏建国则指出,下一步成都的发展仍需打通两个命脉。一是将成都打造为西部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要优势互补,各方齐头并进,成为引领中国西部发展新标杆。二是加强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制造业建设,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在医药、化工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要发展新兴产业,如5G、智慧城市、机器人、智能大数据等。
“我相信成都能‘弯道超车’,也能通过新兴行业的发展,构建未来新的产业格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魏建国说。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实习生 李逸凡 牛秀敏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