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数字: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崔丽丽依托数字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将迸发出更大动能

时间:2023-03-02 08:45:52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崔丽丽依托数字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将迸发出更大动能,希望以下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崔丽丽依托数字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将迸发出更大动能的内容对您有用。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吴雨佳

近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此外,《规划》还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封面新闻新经济事业部推出系列报道——全面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数字化企业负责人的角度全方位、多视角立体深度解读《规划》,进一步梳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细则和要素,为下一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做好理论基础服务。

3月1日,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 博导、教授崔丽丽接受封面新闻专访,分享了她的观点。据了解,为响应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以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崔丽丽正在参与筹建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崔丽丽表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将从投资、外贸和各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此前很多专家在对2023年新经济做预测时曾谈到,在中国国情语境下,政策变量是我们研判新经济发展走势的最关键变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如何看待《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带来的意义?又显现出哪些新特点?崔丽丽认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将从投资、外贸和各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522框架中涉及到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是未来3-5年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到与数字基础设施相关的网络、存储、算力等大型云端基础设施,还提及在整个中国要实现打通:“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因此,这从全国范围内来讲是规模巨大的投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还与我国数字技术核心产业的发展相关联。因此这里对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将在投资和产业两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数字领域的国际格局建设方面,数字贸易、丝路电商等建设方向也强调了以数字产品、数字形式开展的跨境贸易,特别是基于中国数字技术核心产业的发展带来数字产品与服务领域的市场繁荣,也将在国际经济往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也将会为中国经济带来增量发展。

谈及本次整体布局规划的特点,崔丽丽认为一是从发展目标上是全面涵盖的,从数字经济发展本身依托的基础设施到与各个行业、领域的全面融合。从范围上强调全国上下一盘棋,纵横贯通、协调有力地夯实“大动脉”和“大循环”。二是点出了全局发展的重点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安全。特别是在安全这个领域,应该是首次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三是在发展环境的部分,不仅仅是关注了中国自身在法律、标准、治理等多方面的要求,而且从数字领域的国际格局角度,提出了用数字赋能国际经贸关系,推动更多维度的数字领域合作共赢。四是在任务落实角度,除了一般涵盖的领导、组织体系、资金支持以外,特别对于人才支撑和氛围建设方面,强调了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始,人人具备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普及数字素养,培育符合人才。也强调了全社会多方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氛围。

技术进步是驱动我国当代产业变革及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规划》也强调了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方面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另一方面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对此,应如何解读?崔丽丽表示,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既要依托于数字技术核心产业(数字技术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来自于芯片、算法等关键技术性创新),又要依托于产业数字化迸发的更大动能。大动脉是大循环的基础,在大动脉能够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勃发的动力,而未来数字经济更大规模的能量要依托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至于数字安全,崔丽丽表示从数据的存储到规范和治理,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的跟进,制度性的保障不可缺失。

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程度正在加深,以“数实融合”为理念引领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奔赴,也将逐渐模糊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界限。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规划》也提出,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对于这一要求,应该如何理解落地?

崔丽丽指出,这里有两个可以关注的点。一是,针对数字产业发展,强调了高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集群的概念。所以针对数字产业,可能要着眼于关系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如何能比肩或者超越国际领先水平。再有,针对新一代数字技术,如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产业集群,一方面可能要结合传统产业集群的特征,围绕核心关键技术龙头企业来形成关联产业上下游,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数字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特点,围绕本地区主导的传统优势产业应用来形成数字技术核心产业集群。第二种集群也更佳有利于推动区域内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能这方面全国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基础情况,选择更侧重于技术创新类的产业集群构建还是应用创新类的产业集群构建,因地制宜选择性、有意识采用符合数字产业规律的措施进行落地。

在《规划》公布之前,其实在学界,有很多专家多次强调了的数字文化重要性。此次发布的《规划》专门就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强调了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在发展网络文化,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强调了要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崔丽丽表示,数字文化其实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涵盖优秀历史文化内容的数字化,也包含融合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在内的数字素养,以及相关的道德与价值观念。这些相关联的内容非常而且继续要建设。不仅仅是针对文化内容本身的数字化,在前序阶段我们在优秀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些人类精神文化遗产需要更进一步地借助数字技术发扬光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当下从微光个体层面普遍数字化以后,个人行为上的数字化也需要思想、思维和价值观层面相应的匹配,数字社会也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数字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规范。最终,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哪里用、如何用最终仍旧是取决于人,因此对于人的数字素养的建设,是更为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

在以乡村振兴为指向,未来数字乡村的建设需要依托于现有基础,找到贴合当下实际的一些发力点,以此为引擎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和业态自然演进。从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角度出发,《规划》提到的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应该如何理解?

崔丽丽表示,数字社会治理的精准化,也就是现在提的“精准施策”,以往我们也会提及“因地制宜”。实际上,数据的积累、分析和挖掘使得我们相比过去有了更多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的机会。相比城市,乡村在过去几十年中相对来说还是受冷落的。更多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聚焦于城市。推进普惠数字社会,首先打破城市和农村之间在数字化上的差距,或者缩短城市和农村发力数字化上的时间差。其次,通过数字社会的普及,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一县一策、甚至是一村一策,用数字技术有针对性地为数字乡村建设助力、赋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