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建议给灵活就业人员上工伤保险,加强技术创新与投入,希望以下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建议给灵活就业人员上工伤保险,加强技术创新与投入的内容对您有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3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今年将提交四份建议。
其中,围绕科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李东生提出加大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支持的建议;对于全球化的话题,他建议提升跨境服务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全球化;此外,李东生还建议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参保限制。
今年是李东生连续21年履职参加两会,期间他一直保持着对科技制造业发展、全球化、技术创新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的长期关注。
建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技术创新和资本支持层面都面临挑战。
一方面,李东生谈道:“中国制造规模很大,未来要有更强的竞争力,要从一般的工业产品制造更多地拓展到中高端产品制造。科技制造业的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全球竞争加剧,中国科技制造业必须要突破技术瓶颈,加快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他关注到,中国制造业已在许多产业和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但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核心装备、器件和材料等关键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解决技术难点没有捷径可走,要靠持续的投入与积累提高技术竞争力。”李东生提到。
另一方面,在资本投入上,由于科技制造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资本回报率偏低,企业融资难度和压力大,资金链趋紧。同时,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也逐年上升,不仅难以抗衡部分东南亚国家,且与发达国家差距也日益缩小。
因此,今年李东生再次在两会建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次主要从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加大对科技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二是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延长贷款期限、放宽融资门槛。三是降低科技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化
提及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现状,李东生表示,近年来“逆全球化”持续发酵,国内受劳动力成本、环保等因素影响,产品出口成本优势缩小,中国制造业传统出口模式受到一系列挑战。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必须要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规避贸易壁垒,将自身优势在全球实现更大价值。
长期以来,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全球竞争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而国内市场仅可消化20%,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出去”。但对于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来说,真正走出去还面临贸易摩擦、合 规经营及专利诉讼等多重风险。
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加快全球化发展,李东生提出要从提升跨境服务水平,从法律援助、政策咨询、技术专利诉讼、境内外融资等方面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支持。
具体的建议包括,驻外使领馆向所在国中资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支持;设立技术专利诉讼专项基金,对事关整个产业发展的技术专利诉讼提供支持;商务部门组织企业充分参与贸易多双边谈判;对中国优势产业在跨境投资、境内外融资方面提供便利。
建议将灵活就业人员强制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畴
此外,在民生方面,李东生还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目前全国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约 26%;全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4.9%。灵活就业已成为全国就业市场的新趋势,对“稳就业、保经济、 促消费”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东生指出,但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中遭遇工伤却无法获得赔偿,频频引发劳动纠纷。其主要原因是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被完全纳入工伤保险缴纳及保障机制,其合法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他还表示,尽管目前已有部分地区试点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限制,但各试点城市在覆盖范围上仍然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覆盖全部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保障需求。而且工伤认定范围、缴纳模式、经办机制等方面的限制条件,也导致参保门槛较高。
对此,他建议:一是修订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将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强制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畴;二是开辟单独参保通道,创新参保办法及缴纳方式;三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出“工伤保险参保一键办理”,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便利性。
(作者:倪雨晴 编辑: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