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腾讯的医疗棋局 来源:${imgs
【猎云网北京】1月8日报道(文/韩文静)
近日,医渡云发布公告称其计划1月15日赴港上市,这家提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医疗解决方案的公司,股东阵容里有着腾讯的身影。腾讯作为基石投资者护驾其ipo,并且早在2019年和2020年就分别对其进行B+轮投资和战略投资。
从业务层面来看,医渡云专注于医疗大数据,与腾讯近两年在AI+医疗领域的战略方向一致,腾讯作为其基石投资者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在医疗健康领域,腾讯早有布局。互联网巨头切入医疗健康赛道,本质上是其对于业务的延伸和补充,其切入的形式受限于各自独有的基因。
腾讯充分发挥自身平台和技术层面的优势,以微信、QQ平台为依托,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持,围绕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医疗保险等领域构建着初具规模的医疗事业版图。
通过投资与自建两种方式,腾讯正逐步搭建起医疗生态体系,并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各个细分领域。
“对于腾讯来说,我们的定位就是连接器。”马化腾曾说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大量的以通讯和社交提供底层服务的机会诞生,腾讯以连接器的定位连接人、服务、设备。
在拓展医疗版图的过程中,“连接”依旧是腾讯布局的主题。
投资版图
对外进行战略投资进入医疗赛道,是腾讯“连接”战略的重要一环。
早在2014年下半年,腾讯就开始涉足医疗领域的投资。和阿里巴巴和百度这两个巨头相比,腾讯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可谓是大手笔。尤其是在初入医疗领域之时,腾讯参与了多起大额投资,在很多较大的医疗行业投资事件中都可以看到腾讯活跃的身影。
从2014到2020年,腾讯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8年有所回落,2020年达到新高。
从空间来看,回顾这几年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可以看出腾讯早期会在海外的医疗创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例如对于Scanadu、Practo、Locus Biosciences等海外公司的投资,而近两年在海外医疗领域的投资有所缩减。
2020年,在疫情的加持下,医疗健康赛道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热点,显而易见,腾讯也参与了这一热潮,仅下半年的投资事件数量就已经超过2019全年投资事件数量。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腾讯在医疗行业的投资事件达15起,集中在下半年,包括对太美医疗、森亿智能、思派网络等企业的多轮投资,投资多集中在B轮及以后。
从被投资企业的主要业务来看,腾讯2020年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涵盖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互联网医疗平台、AI+医疗、医疗器械、医疗美容以及生物医药等细分的医疗健康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腾讯在AI+医疗领域相关的投资超过半数,包括在基因测序、医疗大数据、智能化药物研发等垂直领域的布局。
截至目前,从所投企业目前的发展来看,腾讯的投资较为出色,在医互联网医疗、医美等多个领域,腾讯所投资都至少能排进行业前五。拿互联网医疗领域来说,腾讯就将丁香园、微医、医联、好大夫在线、企鹅医生等国内大半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纳入麾下。
如今,腾讯的投资几乎覆盖了包括患者端、医生端和医院端的各大医疗场景。企鹅医生连接医患、丁香园连接医生端、微医涉及挂号、缴费、检验、导诊等就医前端环节……此外在商业保险、医疗设备制造、医疗大数据等领域也均有所涉猎。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全面而复杂。
以下为腾讯2014-2019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据猎云网不完全统计)。
发力自建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专业壁垒,唯有耐心打磨产品,发展自身打造的高粘性产品才能更深入的推动医疗业务的发展。
在“广撒网”布局医疗健康领域各个场景的同时,对于一些短期内看不清商业模式的领域来讲,依靠自身力量去发展自建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投资外,近年来腾讯在医疗业务的自建端发力明显。
腾爱医生是腾讯集团旗下针对医生群体的第一个自有项目。
2015年底,腾爱医生团队初建,这是腾讯集团旗下针对医生群体的唯一自有项目。2017年,时任腾爱医生产品负责人的姜军军表示,腾爱医生将着力探索医生 IP 路径,腾讯集团未给腾爱医生设定收入目标,不会粗暴进行商业化。
2019年3月10日,“腾爱医生”平台正式关闭服务,其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将全面下线,理由是“因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策略的调整相关原因而关闭”。
对于腾爱医生的关停,业界认为是由于其无法有效的商业化。腾爱医生探索医生端多年,作为一款C端产品收获了不少医生用户和流量,却一直无法形成有效的商业化道路,归入新的事业部后,与事业部更偏向B端产业大方向也产生了偏差。
不过即便如此,腾讯在自建层面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腾讯觅影是腾讯公司首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的AI产品,由腾讯互联网+合作事业部牵头,2018年,腾讯觅影不断增加新功能,同年,腾讯睿知发布,腾讯睿知主要基于大数据打造的知识图谱,结合AI算法模型,实现了对疾病及病程的预判。
此外,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腾讯医典、腾讯安脉、微信智慧医院、电子社保卡等腾讯的自有医疗产品也在逐步发展完善。
在拓展医疗版图的过程中,“连接”这一主题依然存在。在医疗领域,腾讯希望做一个“连接”者而不是亲自下场,以“连接”为主,通过投资巩固自身的医疗布局;在自建层面,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势,腾讯围绕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医疗保险等领域正构建着初具规模的医疗事业版图。
目前,腾讯在医疗健康产业的版图越发清晰起来。在医疗健康的各个环节上,均有所涉猎,以微信、QQ平台为依托,借助社交与内容的优势推动产品落地。
以AI为主线,向ToB拓展
不论是投资还是自建,在腾讯的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上,AI贯穿了始终。
自提出AI in All战略之后,腾讯逐渐搭建了以人工智能实验室、前沿科技实验室为双引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为双轮的 AI 战略布局。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将在连接的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在医疗健康领域,腾讯同样借助AI+医疗融合破冰,以技术为主要手段来打通医疗场景实现真正的智慧医疗。
2013年,腾讯就提出的智慧医院概念;2015年推出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等,涉及支付模式创新、慢病管理、AI等领域;2017 年年末,腾讯发布腾讯觅影布局 AI 影像领域;2018年先后发布微信智慧医院 3.0、AI 导诊引擎腾讯睿知、医疗行业超级大脑等行业解决方案。
在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建立了腾讯医疗业务矩阵的丁珂谈到了未来腾讯医疗健康业务方向要聚焦在三个核心能力:包括电子健康卡、医保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医疗AI以及实现医学科普的腾讯医典。
三个核心能力,分别输出给不同的服务对象:助力政府的ToG服务、服务普通用户的ToC服务、面向医院和医生的ToB服务。
利用微信和腾讯云双核驱动,腾讯通过与大公司合作的模式形成优势互补迅速将其连接策略扩展至B端。
产业互联网领域空间巨大,普华永道发布的《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预测,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将出现在B端,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预计到2025年,这一商业模式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达到人民币40万亿至50万亿元。
2018年9月30日,腾讯启动了史上第三次架构调整,医疗被纳入到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之中,包括腾讯云、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核心产品线、以及医疗、教育、交通、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这是腾讯成立20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完全ToB的大业务单元,整体面向产业。
目前,腾讯为工业制造、医疗、政务、文旅、金融等行业提供了 90 余种互联网解决方案,其中 80% 应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
CSIG事业群负责人汤道生说到,未来20年互联网的重要发展来自ToB领域,腾讯有决心集公司全力迎接产业互联网的到来;同时,产业互联网不仅是ToB、ToG的,归根结底是要服务用户,也是ToC的。腾讯将用C2B的方式,服务产业,也服务于人,整合腾讯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上积累的用户,利用AI技术帮助B端企业、G端场景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据报道,将CSIG事业群交给掌舵人汤道生时,马化腾表示会为他提供各种资源,包括找张小龙争取微信入口。
今年1月26日,新冠疫情期间,腾讯正式在微信支付页面上线医疗健康模块,这是CSIG事业群成立后拿到的第一个微信支付入口,向超10亿用户提供医疗服务。作为腾讯的C端王牌,微信与B端业务的打通,本质上是顺应了现阶段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融合的趋势。
医疗行业本质是一个回报周期长、模式较重、门槛高的行业,我们看到这些年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棋局里,结合自有优势在此排兵布阵,目前依然在不停地寻求深入医疗这片“蓝海”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