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明星基金经理坠落史:有人泯然众人,有人锒铛入狱
2月9日,贵州茅台股价首次突破2400元每股,市值突破3万亿元,而2020年GDP位列全国第十三位陕西GDP为26181.86亿元,以茅台市值计算,其可以在全国省、直辖市中排第13位。
在这场茅台财富盛宴中,易方达赚得盆满钵满。持有茅台股票数量位居前五的机构中,易方达旗下基金占据其三,由投资者玩梗:“世界上有三大知名酒庄:罗曼尼康帝、拉菲、易方达”。
雷达财经查询发现,易方达的三支基金,有两支由“酒神”张坤担任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基金重仓白酒,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达1255.11亿元,成为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他掌舵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中小盘2020年分别带来120亿元、80亿元收益,排名基金赚钱榜前列,也是赚钱最多的主动型基金。
“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火热的业绩,让张坤成为年轻人偶像。流量明星该有的“排面”也一样没少:微博超话、表情包、应援打榜、粉丝群……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张坤并非首个被热捧的基金经理,在其之前,明星基金经理层出不穷,涌现出了公募一哥王亚伟、公募一姐王茹远以及私募一哥徐翔的众多明星。不过,这些基金明星经理大多数不再神奇,甚至有人锒铛入狱。
有投行人士向雷达财经表示,A股市场成立至今30年,一直都有“追星”的传统,许多红极一时的明星基金经理,最后泯然众人矣,证券市场波动大,无论监管、媒体以及基金公司,都有必要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避免年轻投资者的不理性投资。
基金圈“偶像”一代目奔私后神奇不在
“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不是谢广坤,而是张坤。”
作为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张坤一时间风头无两,万千少男少女将他奉为“心头肉”。
资本市场没有新鲜事。A股成立至今三十年,一直都有“追星”的传统,在基金圈中出过的“明星”并不在少数,只不过是风水轮流转。比如2020年农银汇理的赵诣,2019年广发基金的刘格菘,甚至更远的“公募一哥”“公募一姐”王亚伟和王茹远。他们都是曾经的或者未来的“坤坤”。
其中,十多年前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在一些老基民眼里,是与徐翔相提并论的人物。2005年12月31日至2012年5月4日近6年半时间里,他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198.91%,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46.05%,基准指数同期上涨132.78%。
有行业人士称,王亚伟是中国第一位为基金持有人带来超过10倍收益的基金经理。其职业生涯更是斩获奖项无数,可以说是基金圈“偶像”的一代目。
1989年,18岁的王亚伟以安徽省理科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入学后,理科生出身的他对于证券投资反而有着更浓厚的兴趣,还选修了经济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双学位。
1998年,高材生王亚伟跟着范勇宏筹建了华夏基金。同年4月份,华夏基金发行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王亚伟任基金经理助理,后升任基金经理。2000年1月,在全球网络股泡沫的浪潮中,王亚伟成功捕获大牛股——上海梅林,获得200%的收益,一战成名。
不过,2004年年底,王亚伟因误判南方航空和中国联通,导致其所掌管的基金业绩下滑,排名行业倒数第一。
2005年4月,王亚伟被指派赴美学习9个月,暂时远离是非。
2005年12月,在海外学习归来的王亚伟被任命为华夏大盘基金经理。从执掌这只华夏大盘开始,王业伟逐步走向神坛。
2007年,中国股市进入牛市上升期,王亚伟也嗅到了气味,其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更以226.24%的净值增长率高居2007年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这一年,王亚伟成为了“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还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股市由牛转熊,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中国股市彼时哀鸿一片。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亚伟依然为市场所热捧。2008年10月20日,由王亚伟担任基金经理的华夏策略精选发行,一日便募资15.83亿元。王亚伟开始同时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王亚伟也并未让投资者“失望”,2008年华夏大盘精选以34.88%的单位净值跌幅在抗跌榜上位居第二名。
2009年12月31日,华夏大盘精选以116.19%的收益率,再次夺得年度收益率冠军宝座。而王亚伟投资和重仓的股票被投资者大肆追捧,甚至形成了A股独特的“王亚伟概念股”板块。
彼时王亚伟的一举一动,投资者都投来炽热的目光,甚至他还没去上市公司实地调研,“王亚伟要去调研”的消息就已经在市场里传开了。
2010年7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0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但在2012年,王亚伟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华夏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其离职。彼时南方周末、中国基金报等纷纷以“别了王亚伟”、“最后的公募神话”等标题对王亚伟辞职大篇幅报道。同年,其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个人出资比例100%,成功投身私募。
而后多年,王亚伟的名字也时常出现在基金圈讨论中和见诸报端。
不过,“奔私”后,王亚伟掌管的基金业绩也逐渐“泯然众人矣”。百亿私募2020榜单显示,王亚伟业绩低于平均线。
草莽股神徐翔锒铛入狱
资本市场从来不乏“高手”,除了王亚伟这般高学历出身的“学院派”,也有不少生于草莽的“民间股神”、“牛散”。
当然真要论A股名气最大的人物,所有基金经理加起来或许都未必有曾经的“私募一哥”徐翔名气大。
这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徐翔,生于1977年,年少时痴迷于股神巴菲特,17岁时便拿着父母给的3万块进入股市,20岁身家百万,年少即成名。从营业部到私募,他每天十几个小时研究股票,在市场搏杀上无所不用其极,从业以来极高的收益率和对市场精准的把控能力,堪称行业奇迹。
2009年12月7日,徐翔在上海成立了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此从个人投资者转为阳光私募。在2010年到2015年,泽熙管理的基金规模高达百亿,旗下产品收益率最高达3855.81%,增长近39倍,徐翔也被冠以“私募一哥”的称号。但徐翔的股市之路一直毁誉参半,他在短线交易上波段操作、追逐题材、快进快出,手法狠厉,是众多散户的偶像,也常常被质疑“涉嫌内幕交易”。
他做了所有基金经理该做的事情,但也做了基金经理所有不该做的事情。2015年11月,徐翔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2017年,青岛中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徐翔有期徒刑5年6个月。至此,传奇离场。
但在过去的5年来,徐翔案判决后迟迟未能进入执行阶段,徐翔夫妻离婚诉讼和家产甄别等至今仍无确定性答案。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由于法院将徐翔的资产悉数冻结,徐翔父母现在的生活都是靠徐翔的朋友们接济的。
实际上,也有不少“牛散”在A股成名后销声匿迹。
有“中国第一股民”称誉的杨百万(杨怀定),在1989年,其买了面值100元的真空电子股票2000股(相当于现在的20万股)之后,大赚特赚。由此,杨百万开始了股市的传奇生涯。而后杨百万开始投资房地产,股市上再没有太多神奇,但依然享有盛誉。2015年4月,杨百万宣布告别公众视野。
上世纪90年代末还冒出了一个庄家吕梁(真名吕新建)。1998年,吕梁对彼时名叫康达尔(后改名中科创业)的上市公司进行爆炒,1999年,康达尔从20元/股左右上升至40元/股以上,全年涨幅111%。2000年2月,股价冲上80元/股。然而,2001年,股市加强监管,引爆了庄股地雷中科创业。中科创业连续10个跌停板,其他中科系股票也深受拖累大幅下跌。吕梁被迫从幕后自曝其丑,而后吕梁又在有关方面监视下消失。至今,吕梁已经神秘消失近20年。
行业人士建议警惕“造星”热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涌现出的“坤坤”,如今也有一些基金公司本身也在进行基金经理“造星”运动。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基金公司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向投资者频繁营销,为基金经理立“人设”,打造明星效应。
雷达财经发现,基金公司制作基金经理短视频宣传的内容大幅增加,频繁营销基金经理“人设”,打造明星效应,有些短视频的标题甚至其名为“2020股基冠军,翻牌答粉丝提问!”,一股娱乐圈流量明星的气息扑面而来。
汇丰晋信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陆彬,是2020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冠军,汇丰晋信基金对此在微信公众号的文案、短视频中也进行突出宣传。
从近日公布的2020年公募基金业绩数据来看,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2020年的回报为134.41%,是普通股票型分类下的2020年度收益冠军。在全部主动权益型基金中,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2020年度收益则排在第六位,收益排名第一的是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
在汇丰晋信基金的视频号中,除了有三则陆彬“答粉丝提问”的视频,还发布一则名为冠军基金经理的一天的视频。
在一般人们的印象中,上海陆家嘴金融精英总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坐豪车出入高档餐厅,“不食人间烟火”。但在该视频中,基金经理陆彬似乎十分接地气。5点半就起床,去煎饼摊上买煎饼,然后去公交站搭乘每天早上的第一班公交车去公司。早上6点半,陆彬已经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内开始工作。
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中午12点,陆彬的午餐是外卖,还要自己到楼下取;晚上19点,陆彬在公司直播间做直播;工作完成后,陆彬乘坐网约车回家,直到夜里22点还在工作。
这简直就是当代打工人“搬砖”一天的写照,从早忙到晚,吃煎饼、点外卖、坐公交……对此,评论区有网友留言称,“管理了多少资金,怎么连个车都买不起”、“这有点作秀”、“有点扯了,为了时间基金经理会坐公交耽搁?”。
类似为基金经理贴上“人设标签”的营销文案、视频也不在少数。比如华夏基金的“消费女神”、“亲身体验外卖骑手的学霸明星”基金经理屠环宇等等。
在种种因素的助推下,基金销售火爆。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约20万亿元。今年开年来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爆,多只基金发售当日被抢空。
与此同时,90后正在跑步入场买基金。有数据显示,新增基民超过一半为90后,90后正在成为基金投资的“中坚力量”。
近日,针对出现在年轻人当中的基金热,央视财经还做了专题报道,特别指出:“虽然这些新入市买基金的投资者普遍有风险意识,但在选择上仍缺少独立的判断,更多是依据着新闻上行业的话题度高低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正值风口的直播带货模式,早已被复刻到了投资领域。在蚂蚁财富App上,几乎每天都有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在直播,向投资者传输投资理念和宣传产品。无疑,直播、短视频等等形式都是在针对当下的90后来推行了的营销策略。
但在基金大热之下,也有人“浑水摸鱼”。据新浪科技报道,近日某财经大V被指割粉丝韭菜平日发布基金解读、推荐类视频吸引关注,再导流至其他平台,开始贩卖付费课程,课程内容常常逻辑谬误、偷换概念,给人以极大的误导。
对此,1月29日,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发微博称,作为一名老研究员,我记得以前也见过新发基金爆款、神话明星基金经理和分析师、额度疯抢、推啥啥涨、堵上国运、市梦率、互相壮胆之类的疯狂现象,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往事如烟,如梦亦如幻。只有对市场多一些敬畏,对人性多一些反思,对经济周期多一些理性,才可能走的更远。人生最难的不是战胜市场,是战胜自己。过往不恋,当下不负,未来不惧。
作为研究人员,还是多向市场传递理性专业的声音,共同推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而不是“在别人恐慌的时候我更恐慌,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更疯狂”,研究要有“逆向思维”的勇气。虽然短期会承受一些压力,但虽千万人吾往矣。
对此,有分析认为这是提升公司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方式之一,是在监管的严格监管下合理合规有序地进行。
但也有行业人士提示,虽然基金经理爱豆化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基金这个行业,但市场没有永远的神,巴菲特都跌过跟头,总归是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对于年轻基民的一些追星行为,没有必要做过度解读,但对于其中片面宣传、夸大宣传等可能误导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无论监管、媒体以及基金公司,都有必要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避免年轻投资者的不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