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神经现实
别急着往下读这篇文章,先注意一个细节,你是怎么读的。
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读出你所看过的每一个字。也许那个声音还会问你:这篇文章究竟想要说什么?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内心独白的能力天经地义,似乎是人类的“出厂配置”,因而也默认其他人也有这样的能力。然而,有些人似乎无法理解上述一切——他们并不能和自己对话。
因此,当双方终于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时,社交网络突然就沸腾了。
内心静默如谜
争论源于一条推特。一位名叫Kyle的推特网友表示:“有些人的思想如同‘听到’的句子,有些人则只有抽象的非语言思想,必须有意识地将其口述出来。”
这条推文有超过2.6万次转发,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自己是能听到声音的:“我的脑子里就像有个从不停止的播客”,“如果你告诉我‘大象’这个词,我可能会想到单词,而不是图片”,“我每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几种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中完成的”……
而没有内心独白的人则声称,他们更习惯用概念思考。有人抱怨说,作为不通过语言思考的人,要整理自己的想法,就必须说出口或者写下来,这是很恼人的一件事。在另一条发在Reddit上的帖子里,也有网友表示:“我听不到自己在脑子里说话,(我的思想)更多的是图像、情绪和抽象的连接。”还有人说,自己看到电影里的人在思考时是有配音的,当时还想着“要是这是真的就好了”……
看完这些讨论,我已经和某位网友的心情一样:“突然忘记该怎么思考了。”
突然忘记该如何思考
—
lilyandchloeofficial
大脑真的空空如也?
没有内心独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关于这个现象,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人们各自的只言片语,而相关的科学研究少之又少。但我们可以先了解以下几点:
有些人可能没有内心独白
没有内心独白的人真的存在?很可能是的。在一项发表于《意识和认知》(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期刊的研究中,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让30个人随身携带蜂鸣器。当蜂鸣器响过后,被试需要写下之前脑子里都想了什么。实验进行了几星期后,研究者发现,有的被试在75%的情况下都在自言自语,有的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则一次都没有过内心独白。但这一实验结果仍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人们报告自己没有内心独白,也有可能是因为内省能力(审视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不足。
内心独白和视觉图像,并不互相排斥
当人们思考时,内心独白和视觉图像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表于《神经影像》(NeuroImage)的论文中指出,无论被试是否用“内心独白”思考,他们都会创造出相伴的视觉图像,意味着视觉思考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大脑中。
思考时,大脑会出现相应的图像
—
图虫创意
研究人员使用了行为实验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研究这两种思维模式。在行为实验中,被试需要根据一对单词先想象图像(或想象句子),然后回答图像(或句子)有多清晰生动,接着回答无意间产生的句子(或图像)有多清晰生动。研究者发现,无论图像是有意还是无意产生的,清晰生动程度都没有不同。
研究人员通过fMRI做了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有意进行的内心独白中,人们产生了更多的口语表征。但是,无论他们想通过图像还是句子思考,都会产生视觉图像。”
有些人的大脑中不存在图像
更有趣的是,有些人的大脑中不存在图像。在一对情侣最近上传的YouTube视频中,女生就声称自己不仅没有内心独白,甚至想不起他人长什么样,看小说时也无法想象其中的场景。火狐浏览器的开发者之一布雷克·罗斯(Blake Ross)也是这种状况,他不能在脑中“看见父亲的脸,或者看见自己年幼时的卧室”,还一直以为“数羊”是个比喻,知道其他人类真的可以在脑中“看到绵羊”时,他大吃一惊。
失眠数羊的时候,有人看不到羊?
—
John Churchman
无法在脑海中视觉化事物的这种现象,被称作心盲症(Aphantasia,或称想象障碍)。对于患有心盲症的人来说,思想更像是一个“概念地图”。神经学家曾经估计,人群中有2%的人患有心盲症。
聋人会手语、“语音”进行思考
除了图像、符号和概念,聋人也常用手语进行思考。不过,那些受过语音训练学习说话的聋人,有时候也会用学过的语音语言思考——他们的大脑通常会想象出这些语音的声音。同样地,那些并非全聋的人也会在脑海里“听到”声音。
Asheley Clark Fry天生耳聋,但经过训练,她可以说话。视频中,Asheley读出卡片的字,她的父亲猜词
—
Signed With Heart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聋人都被认为不具有内心独白,因而也不具备抽象思维等高阶认知能力。不过随着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聋人的抽象推理及非语言推理能力,以及人们逐渐意识到手语的丰富程度,聋人智力低下的误解得以慢慢被消除。
与自我对话
若要探索内心独白的本质和作用,我们可以先从儿童身上寻找答案。
在很小的时候,儿童就习惯大声讲话,在执行认知任务时和自己交谈,这种自言自语帮助儿童思考正在做的事,并计划接下来要做的事。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私语(private speech)。俄罗斯心理学家列夫·维谷斯基(Lev Vygotsky)的理论指出,私语是一个过渡阶段,会逐渐转化为内心独白。不过,私语并不会在这种转化完成后消失,它可以持续到成年,是一种有价值的自我调节和激励工具。
心理学家查尔斯·弗尼霍夫(Charles Fernyhough)认为,维谷斯基所研究的这种内化过程,导致了至少两种不同的内心独白。一种是扩展式的,另一种是压缩式的。在前一种形式中,内心独白保留了外部对话的许多声学特征和话轮转换(turn-taking,交谈时知道在何时开始和结束一个句子)的特质。压缩式内心独白,则是维谷斯基所说的“纯粹意义地思考”,口语的音调、口音等声学特质在这种形式中均被剥夺了。
弗尼霍夫在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访时表示,内心独白的不同种类,正好符合它的不同功能,“它在动机和情绪表达中有着某种角色,也许也在我们理解自我方面起到作用。”
儿童时期的私语,会逐渐转化成内心独白
—
Daniel Stolle
总的来说,内心独白涉及了我们的认知发展、执行功能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它不仅和自我反省、批判性思维以及情绪有关,也和一些精神障碍有关。在严重的情况下,例如患有精神分裂症时,人们会将内心独白当作一种来自外部的指令,即“幻听”。而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来说,内心独白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干扰或延迟。
神经成像表明,当人们在内心和自己交谈时,就好像他们正在进行实际的对话。已有研究发现,内心独白会激活从额叶到听觉皮层的大脑网络,这和我们实际说话时激活的大脑区域差不多。如果内心独白是对话式的,在其激活的大脑区域中,还包括与心理理论(ToM)推理有关的区域,这表明我们也可能从他人的角度响应内心独白。
在实际说话时,我们既要思考自己说的内容,又要注意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控制嘴巴、舌头的运动,所以除了上述脑区之外,还有运动皮层也会参与。有一种假说就猜测,没有内心独白的人问题可能就出在这,没法在不激活运动皮层的情况下激活上述脑区。
说话时,我们既要思考,还要控制嘴巴舌头的运动,注意自己的声音
—
UCSF Neurosurgery
尽管有了心理学和神经学等方面的各种解释,我们对于内心独白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部分原因在于研究过于依赖人们的主观报告,以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本身的局限。不过,至少我们可以达成的一点共识是,内心独白与我们的思考、与我们的自我感息息相关。
正如哲学家汉娜·阿仑特所说:“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我们通常将思考称作我开始与自我的沉默对话。”很多没有内心独白的人依然活得很好。不过,对于有内心独白的人来说,如果失去这个常伴身边的声音,应该是会寂寞的吧。
参考文献
[1] Alderson-Day, B。, & Fernyhough, C。 (2015)。 Inner speech: development, cognitive functions, phenomenology, and neurobiolog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1(5), 931。
[2] Fernyhough C。 (2004)。 Alien voices and inner dialogue: Towards a developmental account of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22, 49–68。
[3] Heavey, C。 L。, & Hurlburt, R。 T。 (2008)。 The phenomena of inner experienc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7(3), 798-810。
[4]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2-07/inner-monologue-mental-health-not-everyone-talks-to-themself/11931410
[5] https://www.iflscience.com/brain/people-are-weirded-out-to-discover-that-some-people-dont-have-an-internal-monologue/]
[6] https://www.quora.com/Deafness-physiological-condition/Does-someone-who-was-born-with-a-hearing-loss-hear-an-inner-voice
[7] https://qrius.com/deaf-people-think/
[8]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6/11/figuring-out-how-and-why-we-talk-to-ourselves/508487/
[9]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7/05/visual-images-often-intrude-on-verbal-thinking-study-says/
[10]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voices-within/201008/what-do-we-mean-thinking
[11]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6/jun/04/aphantasia-no-visual-imagination-impact-learning
[12] Amit, E。, Hoeflin, C。, Hamzah, N。, & Fedorenko, E。 (2017)。 An asymmet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and visual thinking: Converging evidence from behavior and fMRI。 NeuroImage, 152, 619-627。
作者:EON" 封面:Simon Prades
编辑:游识猷、Cloud | 排版: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