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金南院士:坚持绿色复苏全面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人民网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余璐)“应对气候变化有许多途径和措施,坚持绿色复苏是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直接的措施。”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加快制定并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探索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首次纳入其中。会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
王金南表示,现在一些地方还在“老思路”上打转,认为2030年前是提高化石能源使用的窗口期,搞“击鼓传碳”,想达到“新高峰”后再考虑下降,没有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对各地发展模式的严峻挑战。
他建议,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加快制定并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降碳减污总抓手和“牛鼻子”,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高度协调统一。
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共同减排,共同应对,才能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王金南谈到,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愿景仅有30余年的时间。因此,地方必须摒弃“单赢”观念,树立“共赢”理念,全面鼓励技术创新,为清洁美丽地球做出贡献。
《巴黎协定》下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是目前气候治理的核心制度,各尽所能是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体现。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进一步阐释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的四个承诺措施和目标,标志着我国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对于国内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举措,特别是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配过程中,地区和部门之间也应该遵循‘各尽所能’和‘共同而又区别的责任’两个基本原则。”王金南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高、绿色发展基础好、生态文明创建积极性高的地区应争当“领头羊”,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全面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重构了气候治理的世界新格局,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
王金南认为,地方是落实国家碳达峰任务的责任主体,各地应以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契机,结合地方发展特点,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调整,促进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打造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协同管理,以低碳环保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财税、交易等手段,引导低碳生产生活行为。研究碳税融入环境保护税方案,以气候投融资和碳定价碳市场建设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王金南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进低碳技术应用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王金南还建议,国家应设立低碳科技重点专项,针对低碳能源、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前沿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碳排放控制管理等开展科技创新。
(责编:赵超、章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