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月结构性存款反弹至超7万亿:大行、单位结构性存款增长较大
今年1月,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没有延续去年4月以来的压降趋势,而是重回回升通道,但暂时还未知回升趋势是否能够延续。
2月24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回升到7万亿元以上至70183.16亿元,较去年12月末增加了5756.6亿元。
具体来看,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4030.12亿元,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仅1726.48亿元;单位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5204.25亿元,而个人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仅552.3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7日,多部委发布通知,要求企业将持有的结构性存款纳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该政策是否对企业投资结构性存款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还暂时未知。分析人士表示,该规定并非新规,对企业投资结构性存款影响不大。
大行结构性存款大增超4000亿元
去年4月以来,按照监管部门的需求,相关银行开始压降结构性存款。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应压降至64426.56亿元,非常接近完成“压降至2020年年初规模的2/3”的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多方采访了解到,对于今年监管是否会要求继续压降结构性存款,多家银行表示暂未收到监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年初以来结构性存款产品余额充足,只要想买都能买到,但对于未来是否压降还存在不一定不确定性。而近期随着股市的回调,不少银行理财经理也加大了对结构性存款的推荐力度。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回升至70183.16亿元,较去年12月末增加5756.6亿元。其中,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4030.12亿元至29954.64亿元,接近2020年10月底的水平。
“1月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大幅回升并不意外,一方面,年初银行一般会加大信贷投放,企业可用存款也会相应增加,部分投资到收益相对较高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部门不断规范中小银行异地存贷款的行为,这对大型银行反而构成利好。”一位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62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4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9484亿元。
从上市公司来看,1月份至少包括燕京啤酒、安妮股份、成都高速、北控医疗健康、东北制药、首信科技、物润船联、纵横六合、聚合顺、唐山港、苏美达、卫士通、华宇软件等发布过购买或拟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公告,购买的银行主要是大行和股份行(央行分类为中小型银行)。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报道,1月底多部委下发《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指出,企业持有的结构性存款,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的规定确定其分类,并进行相应确认、计量和列报。
按照银保监会相关规定,企业通常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列示。这意味着企业购买结构性存款应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不过,上述政策是否会对企业购买结构性存款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在1月最新的数据中暂时还无法显现(时间太短)。数据显示,1月单位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5204.25亿元,而个人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仅552.35亿元。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南区委员会会长黄寅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表示,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结构性存款应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本次规定并不是一项新的要求,而是再次强调了需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上述政策对企业投资结构性存款影响不大,有的企业结构性存款原来计入在存款,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影响不大。”一位金融业分析师也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结构性存款的真实性考察与收益率的压降大概率还会继续。央行此前在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异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李愿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