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青岛成为高教领域黑马?20余所“双一流”已落户!

时间:2021-02-27 20:46:54 | 来源:科学网

日前,近30所985高校落户深圳引发关注。通过引进国内外名校合作办学等方式,从零开始的深圳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弯道超车”。

近几年,各地纷纷打响高校抢夺战,大力引进优质科教资源。在这波引智浪潮中异军突起的,除了广为人知的深圳,还有青岛。所以,也有“北青岛,南深圳”的说法。

一篇最近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的论文显示,青岛拥有的高校异地机构数量已位列全国三甲,仅次于深圳和苏州。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设有驻青机构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已达20余所,包括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北航、天大等。

此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也通过各种合作方式“进军”青岛。

24所“双一流”高校入驻青岛

2016年,青岛市教育局出台《青岛市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施办法》。其中指出: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应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学科(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

《中国科学报》梳理了近年来设有驻青机构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发现“双一流”高校已达24所。其中包括清华、北大、复旦、哈工大、北航、天大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及上海财经、对外经贸大学、国科大、哈工程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梳理发现,绝大多数外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倾向于在青岛开设以科研任务为主的各类研究院。此外,山东本土高校也多在青岛设有分校区,少数高校在这里设立了以教育任务为主的附属学校。

与此同时,青岛还吸引了一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形式则包括共建大学、共建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

值得注意的是,入驻青岛的各大高校中,大多数仍然来自东部地区,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和山东的高校占了近一半比重。

此外,东北和西部地区的高校也表现出与青岛合作的较大兴趣,近几年驻青机构也在不断增加,如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为何青岛如此受关注?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是重要因素。此外,青岛多年积累的海洋科教资源也不容忽视。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青岛设立的机构,均与海洋领域的研究相关。

数据显示,青岛拥有约占全国1/5的涉海科研机构、1/3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涉海高端人才,涉海“两院”院士约占全国近30%。

不仅仅是青岛

近年来,很多城市纷纷抓住高校扩张机遇,大力引进优质科教资源。以“南深圳,北青岛”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地区是这一波引智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卢彩晨等在2020年底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过去20年(2020-2019年)间,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异地共设立了166个机构(包括分校区、研究院、研究生院及附属医院等形式),扩张的主要流向为东部沿海城市。

从机构的城市分布来看,排名前四的是深圳、苏州、青岛和珠海。

图片来源:论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图片来源:论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数据来源:论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数据来源:论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

在上述166个机构中,流向东部的有145个,流向西部的仅有11个。其中,东部内部流动97个,占总数的87%,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向东部沿海扩张的趋势非常明显。而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要么成为人才和资源的净流出地,要么成了这场狂欢的局外人。

据此,论文作者提出,从现阶段来看,这些“双一流”建设高校倾情“加盟”东部沿海城市,使得地方经济与部分高校实现了“双赢”,但从长远来看,是否会加剧我国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现象,值得关注。

参考资料: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12.0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