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联通数科李凯:“双平台+自研模组”夯实差异化,助推5G+AIoT产业发展
C114讯 3月1日消息(高娟)作为全球通信行业风向标,“2021 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展(MWC21)”于 2 月23 日至 25日登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吸引了国内外200多家参展商参与,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和合共生”和为抗击疫情与经济复苏做出积极贡献。
联通数科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
作为中国联通深化战略布局、打造独特创新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联通数科精彩亮相本次展会,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数字化。展会期间,联通数科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首席产品官李凯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5G、AI和IoT是组成数字化转型的新的“能力三角”,联通数科将通过“双平台+自研产品”夯实差异化能力,推动5G+AIoT发展,综合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综合赋能:5G+AIoT助力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描绘出智能化世界的美好蓝图。现今,物联网实际应用已在制造业、农业、家居、交通和车联网、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全球活跃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数量目前已超过500亿个,万亿级垂直行业市场正在兴起。
与此同时,随着新基建的“加码”,我国的5G发展也在不断“乘风破浪”。数据显示,过去16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已建成开通超过80万个5G基站,5G用户突破3亿。这也进一步开启了物联网的发展新机遇。
“5G+AIoT将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李凯表示,5G赋能了物联网的连接,低时延的控制;AI更加增强了物联网后续的分析、控制和预测。
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在赋能万物互联的IoT产业发展方面,比4G有着革命性的进步,可以给IoT发展带来更高效的信息传输通道。而AI技术的加持,不仅为IoT提供更智慧的信息收集入口,以及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将一个比较孤立的设备拉入场景化,大大提升IoT的响应空间之外,还可以实现对物实现监、管、控。
在李凯看来,5G、AI和IoT是组成数字化转型的新的“能力三角”。未来这三种技术将相互赋能、融合创新为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支撑。作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运营商在5G、IoT、AI方面都拥有丰富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储备。在谈到如何进一步释放IoT的价值方面,李凯透露,中国联通将聚焦两个方向。
一是提升平台支撑能力。“推动5G+AIoT的发展,既是运营商的使命,也是运营商的责任。”李凯指出,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物与物的连接数量要比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数量高几十倍,所以平台的支撑能力是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5G、AI能力。李凯认为,5G在IoT的发展要想比4G更有作为,一定要充分发挥出低时延、广连接特性,真正做到高稳定、高可靠。除此之外,针对IoT的一些特殊应用场景,可以通过切片、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更好地满足高价值用户的特殊需求,并利用AI手段实现赋能。
差异化:“双平台+自研产品”实现引领
物联网一直遵循“连接先行-平台运营-数据变现”逻辑。随着万亿市场的开启,无线模组等产品作为物联网产业四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将集中受益。
另根据Business Insider预测数据显示,物联网设备安装数量将在接下来几年中呈现爆发式发展,2021年,预估将有22亿个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而要想引爆万亿级物联网市场,无线模组产业必须打头阵。
因为,在整个5G生态中,模组厂商作为产业链上游重要的一环,不仅影响着下游终端厂商的产品性能、设计理念,乃至消费端的用户体验和感受,甚至对于5G整个产业链的进程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军,中国联通推出的自研模组“雁飞”不仅极具竞争力而且也赢得良好的用户口碑。
对于运营商自研模组,部分人士会抱有疑问。运营商既要销售各种品牌模组,又要经营自有品牌,如何平衡?李凯表示,两者并不矛盾,“雁飞”最大的贡献就是实现5G模组发展的方向性引领。
2020年5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信厅通信〔2020〕25号文,即《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文中明确要求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向Cat1及NB-IoT迁移转网,继续深化4G网络覆盖,支持Cat1发展,按需新增建设NB-IoT基站。
“Cat1处于起步阶段,没有量,大家也不敢投,于是中国联通率先站出来,集采500万套的CAT 1芯片和模组,并加大研发力度,率先提出基于联通雁飞Cat1模组的PSM低功耗方案。”李凯指出,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中国联通不仅要“第一个吃螃蟹”,还要带领大家一起“抓螃蟹”。
在此过程中,中国联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据李凯介绍,联通雁飞Cat1模组激活PSM低功耗特性后,仅采用200mAh纽扣电池供电,在没有任何额外硬件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待机时长可由原来的1个月延长到5-8年,完全能够满足行业对网络覆盖和超长待机的需求。在联通的示范带头下,Cat1产业进程明显提速,Cat1模组也呈现供不应求之势。“这种引领是比较成功的方向,在5G上我们也将继续这么做。”
对于物联网的发展,除了在自研模组方面发力之外,中国联通的第二大杀手锏就是平台的差异化能力。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物联网平台不同的是,中国联通是“双平台”,一个是连接管理平台,一个是设备管理平台。“传统互联网企业只能通过互联网来管理物联网的通信、连接和设备,运营商还可以通过核心网和互联网,实现物联网、设备和网络的协同。而且我们的平台达到国家最高等级的保密要求,可以满足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
“双平台”的差异化,也让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发展异军突起。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联通的物联网连接数达到约2.4亿,自主打造的雁飞·智连CMP平台承载连接数也超过8000万。
强壮生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面对海量连接的同时,物联网设备规模化部署仍相对缓慢。
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接口和协议不标准,各种厂家之间的产品无法互联互通,还停留在一个传感器连一个平台的原始阶段,互相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另一方面,物联网是一个高度离散化、碎片化的市场,很难规模复制。
虽然连接是物联网的基础,但连接仅占整个物联网产值的很小一部分,除连接服务外,连接管理服务、业务使能、行业应用等占了大头。所以,这就更加需要物联网产业链各方需要“和合共生”,一个构建更加强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李凯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我们的平台本身主要是做平台和连接层;有所不为是指,物联网上层百花齐放的应用我们尽量不做,而是要赋能好各应用厂家、生态厂家。”
“这需要我们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从底到上渐次提供服务,被集成到生态圈中去,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把产业做大。”李凯指出,行业市场千差万别,运营商不可能做到每个行业都精通,行业解决方案商也很难把触角伸入到每一个村县并做到成本最优,所以产业链的合作会是一个优势互补的过程,将起到1+1大于2的效应。
所以,中国联通在物联网方面的目标是做物联网时代的“赋能者”。李凯最后表示,未来,联通数科将通过“双平台+自研模组”强化差异化能力,强化5G+AIoT融合能力,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