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毫末智行品牌开放日:见证不一样的毫末,一个不一样的智行
在汽车领域,叫什么什么智行的公司真的不少,似乎不加上“智行”就不能做自动驾驶了。虽然都叫智行,但却各有不同。在资本市场,经历了近两年的相对低谷之后,进入2021年,自动驾驶再度成为了投资热点。
3月3日,北京顺事嘉业创业园,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毫末智行)首次品牌开放日活动隆重举行。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左二)、首席执行官CEO顾维灏(左三)、首席交付官CIO甄龙豹(左一)和首席运营官COO侯军(左四)携旗下全线产品及核心团队首度悉数亮相。这是毫末智行在收获数亿元Pre-A轮融资后第一次对“毫末模式”进行全方位解读,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
毫末智行核心团队精彩纷呈,大饱眼福
活动现场,两辆引人注目的低速无人车“小魔驼”在园区穿行,将精美茶点准确送达活动现场;随着音乐响起,“小魔驼”又双双起舞,欢迎嘉宾的到来。无人小车“一车多用”,从台前到幕后,扮演了多重角色。
“小魔驼”智能服务无人车现场大屏上,搭载毫末智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HWA1.0的长城汽车WEY品牌旗舰SUV“摩卡”正在保定高速上进行100km/h的自动驾驶测试,测试功能包括巡航、自动变道、智能躲闪等。其中躲避大货车的一段令人紧张不已。据悉,毫末的路测总里程已达30万公里。
与其他ADAS不同,毫末智行的系统已从用户适应型转向适应用户型,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更改,包括跟车、变道习惯等等,让乘用车自动驾驶更简单、易懂,更符合用户要求。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毫末智行成立一年多来所走过的历程和研发的各种产品,诠释了毫末智行从低速到高速的自动驾驶路线图的清晰脉络。
从百年变迁到下一个十年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来自长城汽车,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超过20年,经历了我国汽车工业从兴起、繁荣到危机再兴起的整个过程。他在《浪潮已至,自动驾驶的下一个十年》的主题致辞中表示,汽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正在由“四个轮子上加一个沙发”向“安装在四个轮子上的智能手机”转变,未来的出行工具将是“安装在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
出行工具及需求的演变他说:“随着人们对智能汽车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交互方式的不断改变,开始需要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所以汽车需要更大的算力,以及更强大的能源支持。随着出行工具数字化变革的进程,不仅出行行业,物流配送行业也会随之变革,市场格局新陈代谢,出行行业正在面临百年一遇的巨变,而我们都身处其中。”
张凯指出,电子/电气(E/E)架构将成为出行工具发展的基础,而之前主要是采用分布式架构。现在,单个ECU的算力并不是特别高,实现整车功能单纯靠通信已很难满足。人们发现,增加一个功能就需要增加一个ECU。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多,ECU也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采用分布式架构的汽车中ECU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个,所以不得不考虑采用更大算力的计算平台,在同一个控制器上去运行不同功能,这样整车就进入了域控制器(DCU)时代。
车辆架构的发展他介绍说,长城WEY“摩卡”就使用了四个域控制器来实现整车所有功能。这样不但降低了整车重量,而且还降低了线束成本。但是,随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功能(双智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业内的共识是,电子/电气架构将会向着中央计算架构发展。
功能的交互也由之前的板级集成进化为芯片级集成,中央计算架构将会采用超大算力的中央计算平台,以满足整车的所有的功能。据估计,中央计算单元的算力未来会超过2000T,当然所有功能都会在同一个芯片的同一个内存里运行,以极大地提升计算和交互效率,同时结合5G和云计算的一些资源,能够为车辆使用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双智融合将由软件定义“毫末模式”稳健行远
如张凯所言:一家好的公司一定要有一个好的CEO。2月份,毫末智行完成Pre-A轮融资,也迎来了正式的CEO——中国最早接触主机厂的互联网人之一、有着多年汽车智能化经验的顾维灏。
顾维灏在题为《千里智行,始于毫末》的演讲中对“毫末模式”进行了阐述。这也是他离开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出任毫末智行CEO一职后首度公开亮相。不难发现,毫末团队中既有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也有来自长城汽车等主机厂商的汽车工程师。两种不同的基因在毫末智行体内“混血”,造就了“毫末天团”,这正是其实现自动驾驶远征胜利的最大保证。
人马齐备,下一个问题是往哪里走?如何前行?面对技术驱动的自动驾驶领域,难道除了烧钱、“死磕”就没有他路可走?毫末智行的特立独行让我们眼前一亮。
作为国内智能驾驶行业的先行者和领路人,顾维灏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对智能驾驶行业的思考,并详细阐述了毫末模式。
毫末的愿景他认为,当前全球自动驾驶行业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一种以谷歌Waymo、百度等科技公司为代表,第二种以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能源主机厂为代表,第三种的代表是通用汽车+Cruise。
毫末的自我定位Cruise模式的出现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顾维灏表示:“汽车主机厂+科技公司的发展模式能够将传统汽车行业和科技公司二者之间的行业壁垒转化为优势,实现互补。”毫末智行正是这一模式在国内自动驾驶行业中的典型代表。
发展模式定了,如何实现呢?毫末智行的下一步是按照“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的规律递进式向前发展。为此,毫末制定了名为“风车”的战略,顾维灏是这样理解这套战略的:利用成本和规模优势,基于数据智能,从乘用车、低速无人车生态平台和智能硬件三个方向进行布局。
毫末“风车战略”“风车战略”是以数据智能为轴,三条业务线是风车的三个叶片,不断转动收集场景数据,促进数据能力的迭代。不同于Waymo等公司“一步到位”的模式,毫末智行采取稳扎稳打的做法,逐步实现自动驾驶中每一级的跨越。
·风车核心:数据智能是风车的核心,“三叶”收集来的场景数据能够实现共通、并彼此支持,然后贡献给数据智能,让这个“中央大脑”不断进化,之后再把迭代升级的自动驾驶能力反哺给三个业务。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形成了正向循环,能够互相促进和带动,整个风车也就越转越快,最终带动产品的发展。
毫末智行数据智能顾维灏认为,自动驾驶系统是以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而要让机器变得更智能,就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算法和建立模型,包括: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三个层面。而想要真正训练出高普适性的自动驾驶系统,主要考验两个维度上的能力,一个是数据收集速度,一个是数据处理的能力。随着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增强,数据智能将不断提高,帮助毫末智行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自动驾驶的“认知智能”。
·叶片之一:毫末智行的定位是低速无人车行业的助力者,其业务涵盖一套称为“5S”的服务体系,包括运力服务(MAAS)、车辆服务(VAAS)、系统工具服务(PAAS)、供应链和硬件服务(IAAS)、以及工厂服务(FAAS)。该体系已和多家互联网大厂达成合作。在低速无人生态服务业务方面,毫末智行正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毫末智行低速无人车生态业务·叶片之二:背靠年销量百万台以上的乘用车主机厂长城汽车,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快速上车。大规模搭载之后,在运行数据规模上,毫末智行将超过国内科技公司和新造车势力的总和。有了大规模数据,毫末智行的优秀软件系统工程师团队就可以处理数据,快速提升自动驾驶智能水平,再反哺到包括乘用车在内的各项业务中。而在这个过程中,毫末智行的“认知智能”优势也会越发凸显。
毫末智行乘用车业务规划·叶片之三:毫末智行的智能硬件从“小魔盒”、“小魔盘”和“小魔驼”即可见一斑,在活动现场都有展示。这些产品包括(从左至右):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EPS电机、VCU控制器、电子驻车系统、“小魔盒”1.0、电子液压助力器总成、ICU1.0控制器、ibeoNEXT固态4D激光雷达、摄像头和升级版角/前雷达。
现场展示顾维灏介绍说:“如今,毫末三个叶片都已开花结果: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小魔盒’今年已经搭载长城汽车,成为国内首个达到L3级能力、具有量产激光雷达、NOH能力的自动驾驶产品,在系统安全、驾驶体验、自动驾驶场景覆盖三个方面达到国内自动驾驶领先水平。第二和第三个叶片,我们已经与顺丰、多点等客户签订了合约,低速车产品‘小魔盘’、‘小魔驼’已开始在多场景运营;3月份,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开始商用,批量搭载长城汽车。”
他特别强调:“毫末将与我们的客户一起前行,帮助客户重塑和全面升级整个社会的出行及物流方式。”
精彩精辟观点
接受记者采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我国汽车市场从不缺乏竞争,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他预测:“2023年会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不管新势力还是老势力都在加快布局,都在积极储备关于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的技术,争夺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战略资源。”
他也表示:“市场还远未达到应有的竞争激烈程度。随着更重磅选手的杀入,如苹果、小米、OPPO等等,这个市场明天的竞争将会更加惨烈。”
他说:“智能化出行工具竞争的结局将会在5-7年内揭晓,未来智能出行领域竞争的胜出者将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长城汽车将携手毫末智行,以零事故、零拥堵、自由出行和高效物流为目标,协助客户重塑和全面升级整个社会的出行及物流方式,做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探路者和领先者。”
甄龙豹则从安全出发回答了记者关于自动驾驶冗余的问题。他认为,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安全是首要前提。高级自动驾驶只有像航空领域那样做到冗余,才能确保真正的安全。
他说:“安全冗余是实现乘用车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毫末智行的业界首个全冗余量产系统已搭载长城汽车。它在安全方面构建了6大冗余技术体系:感知冗余、控制冗余、架构冗余、电源冗余、制动冗余和转向冗余。做到了对驾乘人员的全方位守护,实现了业内领先的失效可运行功能。”他透露,未来将逐步向L4、L5迈进。
乘用车自动驾驶至于部署冗余技术的成本,他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冗余系统成本会快速下降;得到更多用户认可之后,厂商就可以更大范围进行部署。
顾维灏对产品路线图补充说:“今年已经商用的小魔盒1.0是L2级别;小魔盒2.0将提升算力,适合封闭开放道路的L3级别;小魔盒3.0将于2022年落地,积累了前两代产品的很多经验,将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乘用车产品,实现L4级别。”
关于激光雷达的使用问题,顾维灏认为,激光雷达是全冗余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补充了毫米波雷达的劣势。如何选择,关键要看用户的目标成本,还有商业价值与安全的权衡,既要找到适用性场景,又要能够覆盖成本。如果激光雷达降价很快,就会有更多人采用。当然,还要考虑设计结构、工况是否适合使用激光雷达。
侯军认为,2021年将是低速商用车的爆发节点。他说:“自动驾驶的发展势不可挡。但它像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然经过先低速再高速、先载物后载人,先商用再民用的历程,而低速载物商用车是毫末智行目前聚焦的重点之一。”
他强调:“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满足低速商用车全部五层需求。市场也还没到相互竞争的年代,而是需要携手共闯蓝海的时刻。要为物流出行提供更大的方便,五层生态概念各有所需。现在大家要抱团取暖。共创低速无人车新天地。”
故事才刚刚开始
今天,自动驾驶真正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在这个群雄逐鹿的自动化驾驶战场,毫末智行未来的路数也已逐渐清晰。如顾维灏所说:“这毕竟是一场长跑,比较痛苦的是你不知道它的终点在哪里。长跑中最核心的能力是控制自己的能量,及时调整自己的运动姿势,让自己的节奏更为合理。”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主机厂加有故事的CEO的组合,这注定了这是一家有故事的公司,很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