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代码将成为软件开发从代码语言向业务语言进化的拐点 来源:企业供图
【猎云网北京】3月13日报道(文/平越)
近几年,互联网巨头以及中小型企业的移动互联以及“上云”趋势持续火热,业务在线正成为国内外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尝试的第一步。然而,传统的软件重装开发模式不能及时消化大量业务需求,同时IT专业人才的成本逐渐增加,使得企业IT交付能力不堪重负。
无代码为企业用户提供了另一种开发模式,基于业务特性封装成标准件,借助可视化工具的进行装配,不需分神考虑开发语言、算法,而专注于业务实现,企业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业务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并可随时调整、更新、迭代,因而愈发受到企业用户的关注。可见,无代码开发将成为软件开发从代码语言向业务语言进化的拐点。
近日,无代码数字化解决方案厂商轻流,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腾讯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跟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五轮知名机构近亿元融资。
为此,猎云网《融资研究局》栏目邀请“轻流”创始人&CEO薄智元,进行了人物专访直播访谈,分享了他对于无代码系统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看法以及轻流的产品和技术演进。
无代码赛道兴起的必然性
如同“轻流”这个名字的寓意,追求系统搭建的轻松和轻量,生活中的薄智元是一名理性的情怀主义者,非常自律。
本身读计算机专业的薄智元,在念大四的时候,就去了阿里巴巴实习。在SAP工作一年之后,于2015年创立轻流。秉持着“不要给自己设限”和“稳扎稳打”的自我要求和原则,他在创业期间,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学历,其研究方向是信息安全,在专业领域里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见解。
在薄智元看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一些变化,如果传统企业还是按照原来的”粗放式”发展,实际上没办法响应到现在企业的诉求,这时每家企业都要考虑精细化运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一个很好的工具来配合数字化发展。以前有标准化软件,但并不能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业务变化的需求程度不断强烈,但缺少工具。
再者,现在中国一共只有970多万的IT人员,其数量不足以支撑现在对于数字化的需求。本质上,无代码正是去解决这些业务和IT之间的gap,所以无代码的火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无代码是由低代码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大概在6年前,很多交付公司用低代码的方式做客户交付,因为低代码意味着可以通过少量的代码,去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交互。无代码可以覆盖更多、更广泛的人群,比如公民开发者、不会写代码的人,能够通过无代码这个工具赋能,乃至实现技术诉求。
这是无代码技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革,也正是与低代码不同的地方,它针对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非开发者。
薄智元介绍道,轻流有一个“剑盾”策略,产品是“盾”,对客户的理解是“剑”。所以在提供解决方案时,既具有防御值比较高的盾,又有能够触达客户痛点的剑,是现在在打的“组合拳。
具体到轻流而言,虽是一个无代码的平台,但也有开放能力,可以快速与其他系统去做关联对接,让专业开发者基于轻流做二次开发。本质上用无代码来覆盖更广阔的需求,同时用低代码来去覆盖专业人员对于产品专业能力的诉求,是轻流目前的核心定位。
薄智元认为,无代码的挑战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在意识层面,国外Gartner预测大概2025年,未来有60%~70%的产品或系统都会被无代码和低代码代替,而国内的市场,还处在教育客户的过程,让企业意识到无代码的重要性。
二是方法论,不同行业对于无代码的应用,比如精益管理、精益生产,通过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帮助企业“know how”无代码,实现系统化。
三是无代码的推广与应用,为此,轻流导入了一些外部的咨询,也就是解决方案包,企业可以形成衍生能力。
无代码赋能业务人员
谈及软件商业领域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布局以及轻流的主要定位,薄智元分析道:
一是SAP 、Oracle等巨头,其核心解决的是可能在五年、十年都不会改的需求,系统上线基本上是一年起步,很难去响应一些快速变化的业务场景和需求,而且价格昂贵。与SAP的接口或者场景做对接,应对这种变化的需求,是轻流非常擅长解决的部分。
二是像国外的独角兽OutSystems,更多的是针对开发者,都是低代码的产品。海外市场经历过软件化的进程,而中国直接进入了SaaS的生命周期,从而导致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里面都有会写代码的IT人员。如果要是去使用这类的产品,实际上就要去做二次开发。轻流主打的方式是无代码,公司里的业务人员就可以直接使用。
纵观国内的市场,SaaS主要解决的是偏标准化和垂直类的场景,很难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人力资源、财务等场景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企业的个性化程度反而会弱一些。轻流更多地解决偏业务的场景,比如工厂里的设备管理、仓库管理以及合理化的建议。
之前这些业务在Excel 上,现在通过轻流可以实现线上化。把相对中长尾的场景用无代码的方式做一个聚合,把零散的数据进行管理、信息传递以及协同。配合解决SaaS公司的边缘化需求,可以增加客户的黏性。
最后,传统的软件厂商提供的是长周期的交互和实施的服务,轻流则是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以年度订阅制的方式,类似于SaaS的收费模式。
抛开竞争,轻流的定位更多的是如何用无代码的方式来赋能业务人员。从细分领域的竞争来说,国内外分低代码和无代码两个主要赛道。国内目前处于一个相对早期的探索阶段,在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个趋势的时候,轻流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了六年,积累了完整的产品体系。
流程引擎
从产品层面,轻流最开始的基因是流程管理。对于无代码的产品来说,企业要的不单纯是协同工具,要解决的一定是管理问题,这样才有比较高的付费意愿;其次,强大的对外开放能力,轻流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更聚焦于业务流程的上下游打通问题,使其更加完整和端到端应用;第三,对外连接的能力,很多客户不是一张白纸,有其他不同的产品已经应用到场景里,轻流能够快速地与其他形式做对接,去解决数据孤岛的难题。
无代码开发是一个“造轮子”的过程
薄智元坦言,无代码是一个造轮子的过程,有很多难点,也有很多的“坑”。他们用了六年的时间才摸索清楚,比如模块之间怎么耦合,大模块里有多少小的模块等等。
现在轻流的整个产品矩阵主要分为六大引擎,包括表单引擎、流程引擎、报表引擎、自动化引擎、门户引擎、数据库引擎,其中门户引擎是轻流打造的一个方便企业将内外部业务打通的窗口。同时,在技术方面,开发无代码连接和低代码开发平台两大中心,还有在轻商城里面,有一些应用模版和第三方的插件以及服务。
轻流无代码体系
最早期,轻流的产品只有表单、报表、流程,引擎不断发展和丰富,能支撑的能力也会非常的多。比如报表引擎,在一开始可能只支持几种报表,现在也越来越多,接下来他更多的会把报表往BI方向做深入拓展,也就是底层构架的优化,支撑大数据量的存储、流转、计算。是轻流即将攻克的难题。
关于具体落地的这种业务场景,薄智元举例说到,一个重工型机械领域的客户,当出现精益生产里一个很小的合理化建议的需求时,要么二次开发一套系统,要么找一个标品,但其实他们的这种场景是个性化的,并非标品。没有那么多的开发资源,而且场景一直在变。而轻流可以解决业务的快速变化、快速建立的需求,不需要IT去做比较大的投入。
再比如一家律所,人数规模不大,但企业资源有限,也需要一个ERP、CRM、HRM、OA,包括渠道管理、经销商管理、按键管理等,甚至访客预约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招标采购平台等等。面对中小型公司,由于各个部门五脏俱全,轻流能解决很多场景化的问题,而且能够搭建出各个板块的系统,由于这些系统都在一个平台上,它们不是割裂的,所以不会存在数据孤岛的问题。
在2019年前,薄智元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产品打磨,之后根据客户需求,他带领团队更注重于解决方案的落地,包括更好地理解客户,去找合作伙伴,最后给客户提供一个标准化产品。与此同时,也在给其他客户提供一些最佳实践。
在下一个阶段,薄智元强调,会着重关注无代码的生态。找到合作伙伴,包括代理商、行业咨询等,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甚至以前做二次开发的人员等等,让轻流整个的产品体系更丰富,客户体验更专业,纵深不同的行业,一起深耕和共建无代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