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
“数字人民币”是我国央行于去年推出的法定货币,自2020年10月在深圳罗湖区开始公测以来,试点活动在全国几大城市相继开展,至今热度不减。
在引发行业内大量关注的同时,以“数字人民币”为噱头的新型网络诈骗也随之陆续出现,如何惩治这类不法犯罪行为和犯罪团伙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网络诈骗团伙盯上“数字人民币”
2020年底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相继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展开。据《证券日报》相关报道显示,以试点城市成都为例,市民可在连锁便利店、火锅店、超市等多个线下消费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王赤坤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也正在渐进式重构支付体系,未来会逐步向出行、电商、短视频等零售场景,甚至朝产业方向渗透。
随着数字人民币这个新事物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新型网络诈骗也“横空出世”。光明网相关报道称,某派出所接到符先生报警称,其看到一条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预约信息登记活动,预约次日,手机就收到一条“数字人民币预约成功”确认短信,还附带了一个网址链接。符先生信以为真,并点开了网址,按照提示信息,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号、余额、密码、身份信息、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并根据系统提示,转入了10000元体验金。然而,这条短信内提供的是诈骗网址,符先生被骗了1万元。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各类网络诈骗团伙如今紧盯“数字人民币”概念,让广大人民群众防不胜防。
借“高科技”之风实施网络诈骗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诈骗就持续不断。相关媒体报道资料,网络诈骗主要包括:交友诱导投资、信贷理财类、兼职刷单类、冒充网警、虚假服务、虚假网络交易等。
以淄博网警公开的调查资料为例,当地受网络诈骗侵害的人群年龄分类如下:受害人年龄最小10岁,最大78岁;18岁以下21人占17.80%,19岁至50岁88人占74.58%,50岁以上9人占7.63%。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手机使用者都是网络诈骗份子的“潜在客户”。
如今,新型网络诈骗的形式更为隐秘。犯罪分子利用的是高新技术刚面世之时,网民对此并不了解,跟风体验等心理实施诈骗。例如,以虚拟数字货币等概念为手段的诈骗案例,犯罪分子在网上打着“区块链虚拟数字货币,让你躺着也能赚大钱”等的旗号,拉拢社群以高收益为诱饵引导网民主动前来“送钱”。
当前,又出现了以“数字人民币”为噱头的新型网络诈骗,与上述借“高科技”之风的新型网络诈骗有点相似。大约分为三种类型。其一,理财传销类诈骗,这类诈骗方式是用“虚拟货币”的概念混淆“数字人民币”,以高额回报骗取投资后卷款逃跑。其二,以内测“数字人民币”App为由实施诈骗,即传播假的数字人民币App,引导消费者下载并充值,最终骗取资金。其三,虚假中签短信,在数字人民币内测地区或者试点活动前后,通过发布相关预约短信搭配诈骗链接,骗取消费者的资金。
多方联动共同抵御新型网络诈骗
“数字人民币”是新型的数字支付货币,安全性甚至高于传统的移动支付App。然而,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荆棘的,还未全国普及就被诈骗分子盯上了。
在此,首先,强烈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再加大“数字人民币”的官方渠道宣传,并在全国各地的银行机构设置防诈骗提示。其次,各大手机的应用商店应遵守法律法规,将涉及“数字人民币”的虚假APP完全打入黑名单,同时,手机系统中应对这类诈骗App的安装,应设置风险提示。接着,相关司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惩处这类亵渎法定货币的行为,更多地扩大相关法制宣传,在更多消费场所张贴防诈骗提示等。最后,作为消费者,对任何“数字人民币”的疑问,都应该找银行柜台咨询,切勿直接通过手机网络在不明来历的App或网页上打款。
进入5G时代,新型诈骗方式琳琅满目,只有多方联动,共同抵制,才能还互联网“清洁”、安全、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