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致命”而有希望的夏季,出境游如何破冰过坎?
这个即将到来的夏季,国内游、出入境游都势在必争,关乎生存,关乎未来。
文旅部18日发布新的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提出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换句话说,景区游客接待量不再具体限制。这于景区而言,自然是重大利好,夏季旅游旺季即至,进一步回血复苏有望。
这背后自然也映衬着疫情局势较好下,文旅部政策松绑,推动文旅业进一步复苏的“殷切之心”。
而全球范围内寻求打开国门,助推出入境游复苏更是“切切之态”。数字绿色证书、疫苗护照、旅游气泡、打造“无新冠岛”、构建专门的入境旅游廊道,等等,覆盖欧盟、亚洲等多个国家,都很“努力”,都在尝试寻求在冰封的出境游上,敲开一个希望入口。
这个夏季很关键,严重点说堪称“致命”。
这在于,这个夏季出入境游的恢复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不少国家地区旅游业恢复元气的可能空间,经过去年几乎一整年的冰封重创,已是危急重重;
同时,这个夏季开放“国门”的机制、手段措施等尝试,将是一次重要的经验,为更有效的协同互通机制探路,为缩短出入境游恢复时间提供更多可能。
至关重要的夏季旅游
我们先回顾下,2020年疫情带给全球旅游业的影响。
参考世界旅游组织1月28日发布的数据,其中显示,疫情导致全球旅游人数同比减少10亿人次,降幅达74%。其中,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减少84%,降幅最大;其次是非洲和中东地区,降幅为75%,之后是欧洲和美洲,分别减少70%、69%。
而上一次全球入境游客人次减少发生在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该人次同比下滑4%。有钱出不了国消费,“杀伤力”还是远胜于没(那么多)钱出国。
上述数据还显示,2020年全球旅游业收入损失1.3万亿美元,这相当于2009年损失的“11倍多”;同时,去年有1亿至1.2亿个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工作面临风险。
2020年,成为“旅游业历史上最糟糕年份”。世界旅游组织甚至预估全球旅游业将倒退至30年前(去年8月预估是20年)。
再看一些细分信息。
泰国旅游和体育部近期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泰国入境游客仅有670万人次左右,同比减少约83%,这带来其境内不少旅行社、酒店等破产倒闭。
这背后是泰国对入境游客严重依赖的现实。
还有韩国。疫情导致其国际游客量剧降八成,对其境内免税业务带来重创,缘由是其免税店对入境游客的过于依赖(有数据认为其免税店外国消费者的消费额超过90%),被称为“下金蛋的鹅”的韩国免税店,遭遇有统计11年来的首次亏损。今年3月1日消息,韩国两大免税店将正式撤出仁川国际机场最主要航站楼,因实难维持运营。
但全球旅游业疫情“深渊”还未到底。
参考世贸组织所说,有专家认为全球旅游业活动2023年前不会恢复至疫情暴发前水平。
另据秘鲁国家旅游协会(CANATUR)估计,在2024年到2025年,秘鲁的旅游业将开始复苏,届时所有秘鲁人都将接种新冠疫苗。
于此,出入境游的恢复预计还有较漫长时间,而疫苗成为关键变量之一。
即将到来的这个夏天,至关重要。
一方面,出入境游高峰期在夏天,这个夏天出入境游的恢复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不少国家地区旅游业恢复元气的可能空间,也是未来出入境游基本或完全恢复前几年里,旅游业挺过走出“黑夜”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个夏天各国家开放“国门”的机制、手段措施等多方面的尝试,也是一次重要检验,开放措施、合作机制的成效及探索完善,将有助于为接下来“国门”更大范围开放互通,提供可能,这是影响出入境游恢复周期的要素之一。
有希腊旅游业者对媒体表示,在今年夏天之前有条件地打开国门重启旅游业,是对希腊旅游行业的“救亡行动”,也是希腊政府的一个“必选项”。
综合公开信息,目前多个国家开放“国门”拉动旅游业复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疫苗接种为基底,充当“通行证”的核心元素。
一是计划推出“疫苗护照”,此非真正的护照,而是记载新冠疫苗接种等信息的凭证,以证明跨境出行人员的接种情况。
欧盟计划3月底前提出“疫苗护照”相关立法草案,但由于技术、待讨论的诸多细节等因素,顺利的话,这个护照预计还至少要三个月时间才可能颁发。
而除欧盟外,俄罗斯、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打算或已经启用“疫苗护照”。
而和疫苗接种相关的“证书”,则可能在欧盟地区先试行。3月17日,欧盟推出“数字绿色证书”,供成员国参考执行,该证书为免费获取,包含持有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新冠病毒检测证明以及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康复证明,还包含核验持有人身份的加密二维码和电子签名。
欧盟希望由此促进疫情期间人员通行,并带动旅游业复苏。
与此类似的是我国新近推出的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其中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及疫苗接种情况等。
2、旅游气泡。
3月14日,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政府都表示,两国打算推出“旅行气泡”措施,以方便双方游客自由往来,提振旅游业。
3、与疫情中低风险地区寻求互通。
新加坡正探讨与疫情病毒传染率属于中低水平的地方达成协定开通旅游廊道,让让接种疫苗的居民通过此项安排出国。这个方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展开。
另外,法国近期表示,对往返于以色列、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英国这7个非欧盟国家的人员将不必提供“令人信服的旅行理由”的证明文件。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疫情状况有所改善,从而放松旅行管制。
4、打造“无新冠岛”,提供安全的目的地。
希腊政府计划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的方式,在爱琴海岛屿和爱奥尼亚海岛屿创建无新冠疫情的安全地区。“无新冠岛计划”将在5月2日之前落实完毕。
印尼也有类似举措。因为巴厘岛旅游从业人员和民众疫苗的不断接种,印尼旅游部门正规划将巴厘岛努沙杜瓦、乌布等列为无新冠疫情的“绿色旅游区”和“无疫情旅游走廊”,以期待中国、新加坡等国际游客的尽早到来。
5、改变隔离方式,增加趣味性。
近期泰国宣布计划推出“数字游艇隔离”项目,希望重振普吉岛旅游业。
这一项目的操作模式大致是:国际游客可选择在普吉岛进行为期14天的游艇隔离,隔离期内可住在游艇上,同时游览普吉周边海域,进行海上活动。游客只需要佩戴智能健康监控腕带,医疗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游客进行实时健康风险数据分析,确保安全隔离。隔离结束后游客可登岛自由活动。
这种隔离方式相比在酒店隔离可降低乏味度,增加趣味性,同时也能直接带来游艇的消费,隔离结束后产生更多的海岛旅游消费。
打开国门依然阻碍重重
诸多方式手段的探索,显露不少国家拉动旅游业复苏的切切之心。
有个细节,上述法国放松旅游管制的名单中有英国,原因是在英国发现的变异病毒已在法国广泛传播。其中意味自可琢磨。
不可否认,这些方式在尝试打破出入境游的冰封方面,终究会带来一些契机。但其效用大小,依然有多个掣肘因素。
一、一些证明文件的适用性如何?
比如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这自然给希望出境游的人群提供了更多便利可能,但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其更多的意义或体现在给商务客群与留学生、探亲人员提供更多出境便利,对真正的出境游作用尚小,因为这既要看人们出游的安全心理恢复情况、国外疫情情况,还要看所去目的地国家的政策。其中中国疫苗接种还不被欧盟所认可,给这一证明的效用带来折扣。
所以其施行效果要看各国间的疫情防控政策,在疫苗、核酸证明以及隔离方案等方面形成协同互认的长期有效机制,更是关键。
二、疫苗护照能成为类似护照的通行证吗?
疫苗护照和上述证明在各国间的协同互认机制方面,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目前欧盟还在确定推广疫苗认证的多项细节,包括不限于“疫苗护照”的形式、认证范围、有效期限等,至少需3个月才有望施行,也多少说明其中问题的多样和复杂性。
同时,“疫苗护照”还面临北欧一些国家的质疑,比如法国担心为接种过疫苗的人放宽旅行限制,对其他仍在等待接种疫苗的人将构成歧视。
另外疫苗的有效性、有效期等尚未得到具体验证,尤其是病毒还处于变异中,这导致产生了不少观望态度,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对“疫苗护照”提出反对的重要原因。
三、疫情整体仍处于不稳定期,有多大的反弹扩散风险?
看几个消息。
3月16日晚,菲律宾政府宣布,为遏制疫情反弹,菲律宾将暂时禁止外国公民和部分海外菲律宾人入境。此禁令本月20日起生效,为期一个月。
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将不接纳来自海外的普通观众。此外,圣火传递出发仪式将采用无观众的形式。但将特别允许奥运会和残奥会相关人士等外国人入境,设想每日为2000人左右,将分阶段放宽限制。
马来西亚高层宣布从3月10日开始,国内目前实施“恢复期行动管制令”的州属之间允许进行跨州旅游,条件是只能参与旅行社的组团游,不能自己驾车出游。这算是防控“紧中有松”,但还是“紧”,国内游如此,入境游应更“紧张”了。
总体来看,疫情不稳定下,不少国家依然保持谨慎态度,在开放国门方面小心、小步探索属大概率。
四、民众的担心和质疑
不少人自然是期待尽快出境游的,但安全心理仍处于高企状态。比如希腊旅游业界基本渴望从5月起重启旅游业,因为行业确实也到了更加“危急”时刻,但部分民众则是观望态度,对过分宽松的入境政策提出质疑,认为在带来更多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可能输入更多病例。
这种不同立场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消解。
比如我国国内游的复苏趋势走好,在于国内疫情防控成效突出,而一旦更多开放国门,入境游客带来的风险增加,国内游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个节奏该如何把握?
五、出境游的时间成本依然高昂
以上述泰国推出的“数字游艇隔离”项目为例,国际游客要先在普吉岛进行14天的游艇隔离,确保安全后才可登岛自由活动,时间成本已很高,如果这些出境游游客的国家对入境者的防控措施不宽松,回国后继续隔离,时间成本更高,这会抑制游客出境游的积极性,多少客流进入,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