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青岛,下一个国家科学中心?

时间:2021-03-27 10:50:22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青岛,下一个国家科学中心? 来源:凤凰网青岛

“十四五”开局,科技创新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作为指引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各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科技创新也成为高频词汇。此前,青岛便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那么,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青岛该如何落子?

青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创新,正在成为未来中国的鲜明底色。

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并要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谈到:“在空间上来讲,区域创新、地方创新必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在各地陆续披露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的布局屡见不鲜。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沈阳等至少12个城市都提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以青岛为例,其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明确提出,以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为着力点,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建设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

山东层面也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透露了对青岛的支持,“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围绕这个目标,青岛将积极布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创新平台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具体来看,青岛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这样表述,“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国际院士港等重大平台创新能力,前瞻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度参与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推进大科学装置群和高端创新平台建设。以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为着力点,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建设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

多地明确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折射出城市竞争国家科技创新资源之激烈前所未有。然而,致使各地竞相争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底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什么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依托先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支持重大技术研发和前沿性研究,是代表着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而科学发现、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尤其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使命。

一方面,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申请的地区有较强的科教、科研综合实力,以及一定的大科学装置等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城市或地区一旦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亦将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的科学资源,改变和提升区域格局。

一位区域研究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批复相当于将城市或地区纳入了国家科技体系,更可能在重大科技设施、国家实验室的布局等方面有所倾斜。

截止目前,我国先后共批复了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分别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上文曾提到,目前至少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沈阳、西安在内的12个城市提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那么,先从高校实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了解一下各地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

南京、武汉、西安较有综合优势,这几座城市均为高教大市。其中,武汉2017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2%,此后的几年间研发经费投入还在持续增长。作为西北地区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城市,西安拥有一大批科研院所,比如航天四院、航天六院,中航618所,这些院所在西安研发地位首屈一指,直接带动了西安的研发投入水平。

杭州方面,2019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绝对值超过了5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对比南京略有优势,并且杭州有着不错的产业基础,数字经济产业更是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以上几地所属省份的基础研究竞争力也均处于全国前列。据《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0》显示,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排行榜Top10分别为北京、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湖北、山东、陕西、四川、湖南。

这样来看,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花落谁家,仍然充满悬念。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青岛又该如何落子?

青岛如何落子?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而青岛在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上都占据明显优势,也是其未来竞争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青岛正在联合各方,积极推动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正式入列。

此外,青岛还在争取一批大科学装置平台项目落户青岛,其中“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建设,已经完成中科院院内专家论证,列入中科院向国家发改委正式推荐项目名录。

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建设,列入中科院重点项目库,拟向国家发改委推荐。

国家海洋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升级项目,已经完成科技部立项,项目基础设施主体于2019年10月已经封顶,下一步将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2020年12月17日在青挂牌的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也让青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有底气。作为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基础性、前瞻性科研支撑,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将在体制机制做出重大创新,实现科技资源和人才的集聚,为科技人才提供高效科研环境,进而推动整个创新产业的发展。

研发经费与研发投入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实际上,从城市发展和科研投入来看,发展得越好的城市,往往越舍得投入,因为它们从科技创新中尝到了甜头,进而推动了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目前,青岛拥有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单从数量来看便可明确青岛未来努力的方向。

当然,要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青岛不仅要具备争取布局更多国家级科学装置、高水平科研院所等硬条件,也要在科技体制机制等软环境上有新突破。

未来五年,青岛将继续全力建设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持续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激发全社会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总的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布局应着眼长远,注重差异化发展。在各类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之外,环境培育、统筹规划以及创投、资本市场的壮大,同样至关重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