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星堆的再一次“上新”,为什么间隔了30年?
原创 世超 差评
最近各位关注新闻的差友一定注意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国著名的三星堆遗址近期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大量大型祭祀用品,这一大波时隔 30 年的 “ 重磅上新 ”,迅速占据了各大新闻版面的头条。



可惜之后,考古人员们发现的文物都达不到一二号坑那种标准,最多也就是去年七月在三星堆周边的联合遗址里出土过一只泥塑陶猪,引起过互联网上不小的讨论。




三星堆遗址的大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谓是 “ 从小就耳濡目染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对于研究我国夏商时期的文明活动有多重要,但都知道它很牛 X。
所以这第一批 500 多件文物经过两年多的发掘终于出土 “ 上新 ” 后,三星堆立即在全网引发了热烈讨论。



因为真正的考古是一件非常细致的活儿,而不像是盗墓小说里那样什么挖个坑用炸弹一炸就完事儿了。
考古的重点在于保护,不仅要保护好文物,也要保护好文物的遗址,尤其是在发掘的时候。
像是这次的三星堆新祭祀坑挖掘,在报道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坑洞上都架起了一个类似塑料大棚的玩意儿。
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出土后的光照、温度、湿度、微生物等因素都可能在文物出土的瞬间使其损坏,以前像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少。
比如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上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就牵头挖掘过明十三陵的定陵。

陵墓中的三口金丝楠木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甚至直接就被毁坏和丢弃,这是我国考古界的一次巨大损失,自那之后不挖掘帝陵也成了考古界默认的规矩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考古的规范化,现在的考古已经变成了一门非常专业化的学科,对于各类文物的保护措施也是慎之又慎。
比如三星堆这次出土了 120 多枚象牙,对于出土象牙的保护在整个世界范围来说都是难题。

以前挖掘文物的时候,考古人员大多只关注文物的完整性,遗址中的其它东西则很少会被关注,一来是因为技术水平不够,经费也不充足,二来也是从业人员的没有相应的知识。
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现在哪怕是一抔土、一小粒沙子都不会被放过,它们身上也隐藏着许多的信息,没准其中就有能帮到我们的。
虽然现在还有许许多多关于三星堆遗址的谜团尚未有答案,但我相信终有一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考古从业者们的努力,这段尘封历史的面纱一定会被揭开。
图片、资料来源:
Youtube , 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
参考网,浅析加强考古挖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天天要闻,为什么国家禁止挖帝王墓 ?
学术杂志,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措施


原标题:《三星堆的再一次“上新”,为什么间隔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