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化”合并重构化工产业格局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周 雷 黄 鑫
“世界500强+世界500强”,一家资产过万亿元、员工数量达22万余人的中国化工巨头横空出世,这将对中国化工乃至全球化工产业格局产生直接影响。国资委近日公告,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均表示,将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积极、稳步推进本次联合重组。
业界普遍认为,通过此次联合重组,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促进我国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部门。世界化工产业具有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应突出、大企业主导等特点。近年来,化工产业高端化的趋势不断显现,为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国际化工巨头纷纷推进并购重组。2017年,美国涂料巨头宣伟公司完成对威士伯公司的收购。2018年,拜耳完成对孟都山的收购;林德和普莱克斯完成合并;三井化学和泰国国家石油公司合并管理全球PET和PTA业务。
目前,世界发达经济体均拥有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在化学基础研发、新产品创制、产业链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龙头作用。而我国作为化工大国,市场主体较分散,行业聚集效应较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当前,中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是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一个短板。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重组构建新的集团,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战略重构的一个标志性重大事件。
中化集团的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贸易优势明显,中国化工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海外业务并购频繁,具有技术优势。“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合并将有利于优势互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出一个辐射领域广、渗透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更加完善的化工巨无霸,来应对化工领域的巨头竞争。”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邢珺博士表示。
据了解,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化学品产消国,也是化工产品进口大国。中国对高端化学品,尤其是在新材料方面,需求的快速增长远远大于供给的增加。随着中国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化工巨头纷纷在华加大投资。2020年4月,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开工。2020年5月30日,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的首批装置在湛江开建,项目总投资100亿美元。
在化工产业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两化”重组正当其时。重组后,新公司将坚持全球化、市场化运营模式,致力于打造“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引领,以基础化工为支撑,以环境科学为保障,科学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综合化工企业”。
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去年就曾公开表示,在化工行业,精细化工大约有10万种产品,真正由中国公司自主做的不到一半。“目前中化、中化工加在一起,原创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带来的销售不到30%,需要逐步提高这个比例。”
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认为,中化集团近年来提出“科学至上”,已经在向创新驱动转型,2018年中化集团与中科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化工继承了原化工行业的科研院所体系,近年来的海外并购又使其拥有了以先正达为代表的世界级研发导向型公司。“两化”重组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推动下属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整合,更好地发挥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方面的作用。
业界还注意到,“两化”重组整合,将在农化、橡胶等领域产生较大的协同效应。2020年,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的农化业务整合,成立先正达集团。该集团是横跨化肥、农药、种子、数字农业四大领域的新型农化巨头。2020年上半年,先正达集团所有业务单元实现核心业务销售额增长。
从目前情况看,先正达集团有关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通过重组整合强化了农化业务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国际化布局,通过MAP战略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平台,通过收购科技公司助力数字化转型。
“‘两化’在农化领域的整合仅仅是拉开了化工产业整合的序幕,相信未来的整合将助推化工产业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邢珺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