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中大商学院副院长张晓泉:何为金融科技的「垄断式创新」?
数字化的第一步,其实并非直接部署产品或技术,而是从组织架构、从管理上先行,由上而下地推行数字化战略。但太多管理者仍然对数字化缺乏清晰认知,没有意识到它本质是一个商业问题。
近日,在由雷锋网主办的「鲸犀产业数字峰会」上,智能领域的管理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晓泉教授,就以《数字化变革与敏捷性》为题,提纲挈领地分享了他对企业数字化的战术思考。
鲸犀产业数字峰会,是由业内最顶尖的企业家、工程领袖、CIO、解决方案专家、投资家,联合发起的数字化系列论坛。
致力于将全新的数字化管理思维和实践案例,推向传统产业界、AI界、互联网界、投资界、经济学界。
张晓泉是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所(MIT Initiative for Digital Economy)和德国莱布尼茨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的特邀研究员,研究主题长期围绕商业和管理中信息的产生、传播和处理,以及AI和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这次他在演讲中,就对数字化的众多迷思给出了一针见血的见解:
传统公司的运营很多时候是优化思维,但很难实现跃迁,就像不断优化蜡烛并不能导致电灯的诞生,这就需要数字化的赋能。
数字化是个商业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应该由管理层从上而下地推动。
蓝海战略,不是找到全新的赛道,而是在对公司都很重要的各种因素里,做取舍。
金融科技的场景下,有很多“垄断式创新”的例子——并不是创新者颠覆现有行业,而是创新逐渐被顶端企业利用,然后实现顶端企业的跃迁。
技术和组织的发展分别是指数和对数形态,二者之间有一道鸿沟。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远远超过组织,所以要看到技术的前沿来调整组织,跳跃出对数发展的形态。
纵观各种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数字化变革有内部与外部的变化,例如从实体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化,从产品向服务转变等。
数字化颠覆产生的破坏力可能是以前的100倍,起初看上去不起眼的商业模式,最终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把我们认为不可动摇的商业模式给改变了。
何为敏捷性?敏捷性要求的并非最快,而是要最能适应变化。能活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做数字化不要怕犯错误,它没有定论,必须因地制宜,能否实现跃迁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知道哪些方法不成功,在未来就会有更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