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是袁隆平40年前稻田教学的样子,网友用AI修复珍贵视频寄托哀思
贾浩楠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5月24日上午10时,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袁老逝世,举国哀恸。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则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各界群众,能到场和未到场的,则用各种方式,寄托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思。
告别袁隆平院士
告别仪式场外,有人自发乘坐飞机高铁前往长沙,为袁老送行。
在新华社拍摄的镜头中,群众队伍绵延了好几公里:

人们手捧菊花、稻子,安静有序地缓慢前进袁老母校武汉四中的代表
而在人群中还出现了抱着几束花的快递小哥。
买花者来自上海、南京、江苏、北京、内蒙古、青海…..


而他们用另外一种独特的方式送上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思,表达缅怀之情。
AI修复袁老珍贵视频资料
一些不能到现场哀悼的网友,他们用AI修复了袁老年轻时珍贵的视频资料,赋予了它明亮的色彩。
也让更多人再一次看到这位可爱的老者,曾经意气风发、手捧梦想的样子。

彼时他矫健地走在田埂上,熟练地弯下腰检查试验品种。





袁隆平留下两个梦想,一个心愿
袁隆平从 1964 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 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 年、2004 年、2011 年、2014 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 10.5 吨、12 吨、13.5 吨、15 吨的目标,2020 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 3000 斤的攻关目标……
直到今年年初,袁隆平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活跃在做科研的第一线。
就连在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 “ 共和国勋章 “ 的当天,他还下地查看了 “ 第三代杂交水稻 “ 制种情况。
袁隆平常说,”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在践行这句话。
知情人士透露了袁隆平入院后的细节,称袁老有意识的时候问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还是问试验田里面的稻子怎么样了,另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是不是快不行了,大家辛苦了,不用太费力气救自己。
而在今天,在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现场,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含泪讲述袁老遗愿:
希望为中国增加1亿亩良田,多养活8千万人口。
袁老耕耘至最后一刻,因为心中有两个梦,和一个心愿。
2019 年 10 月 23 日,袁隆平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我的两个梦》的文章,其中写道:
“ 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据袁老身边的人回忆,袁隆平第一次说起这个梦,是在 2004 年 10 月 29 日。
当时 74 岁的袁隆平来到位于深圳东部碧岭的国家超级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在稻田里,他拿起镰刀,割下了一束稻谷,并分享了自己有个稻荫下的 “ 禾梁梦 “。
而袁老尚未完成的那个心愿,是双季稻亩产2000公斤。
如今,袁隆平走了,他的梦与心愿,一定会有后人去实现。
参考链接:
https://www.iqiyi.com/v_23dittymwds.html
https://news.ifeng.com/c/86V9n9q2d0a
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21-05/24/c_112748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