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究认为:人类“最长寿命”约为150岁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 《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5月25日发表题为《最新研究估计,人类最长寿命为150岁》一文,全文摘编如下:
女演员艾琳·卡拉演唱了电影《名扬四海》的主题曲,其中一句歌词是,“我要永远活下去”。当然,卡拉唱的是,声名可以流芳千古。但是,这句自大歌词的字面意思却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引起了共鸣,尤其是在科技行业。在硅谷,永生有时会被提升到实体目标的地位。诸多科技巨头企业中的大人物为解决死亡问题投入海量资金,就好像这只是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所做的一次升级。
然而,如果死亡问题根本无法被破解,且无论我们做什么,寿命始终有上限,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研究人员现在探讨了以下问题:如果因为运气或遗传因素,我们不会死于癌症、心脏病或车祸,我们能活多长时间呢?他们在报告中说,即使将常见的致死因素排除在外,我们的身体在出问题后让多种结构和代谢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且,即使我们在没什么压力的情况下度过一生,这种渐进式的衰退也决定了人类的最长寿命在120岁至150岁之间。研究人员5月25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研究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显而易见的危险没有夺走我们的生命,这种根本性的复原力的丧失最终也将导致同样的结果。
并未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杜克大学老龄化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希瑟·惠特森说:“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如果其他一切都非常顺利且处于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人类这个复杂系统的最长寿命是多少?’”她说,该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在的“衰老速度”会决定寿命的上限。
在这项研究中,新加坡杰罗公司研究员蒂莫西·佩尔科夫及其同事对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三个大型人群的“衰老速度”进行了研究。为了评估与稳定健康状况之间的偏差,他们核算了研究对象血细胞数量和每天行走步数的变化,并按年龄组进行了分析。
无论是就血细胞数量还是就行走步数而言,模式都是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以外的一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在出问题后让血细胞数量或行走步数恢复至稳定水平的能力出现可预测的、幅度逐步增大的下降。当佩尔科夫及其同事根据这一可预测的衰老速度来确定复原能力何时会完全消失并导致死亡时,他们发现时间范围在120年至150年之间。1997年,有记录以来最长寿的人让娜·卡尔芒在法国去世,享年122岁。
研究人员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损伤的反应可能会日益超出稳定正常的范围,会需要更多时间来恢复。惠特森说,这一结果是说得通的:健康的年轻人可以迅速作出生理反应来适应波动因素并恢复至个人正常状态。但她说,对老年人来说,“一切都会弱化一些,反应会慢一点,而且可能会出现过度反应”,比如当某种疾病导致血压大幅波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