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药险”模式布局蓄势:产品落地、战略布局提速,贴合医药新零售场景寻空间 来源:蓝鲸财经
三医联动改革,逐步踏入深水区,作为积极应对的商业行为,“医药险”模式布局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也成为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切口。近年来,模式逐步推动,在各路“玩家”加盟、市场逐步打开的背景下,“医药险”模式的发展度过启动阶段,进入快速成长期。
其实,在处方外流趋势下,医药新零售正在急速增长,这也给“医药险”模式酝酿了发展环境。但显然,“医药险”模式,还存在诸多痛点,未建立药品支付清单、机构衔接有限、市场教育缺位等等,皆摆在面前,等待行业思考与破局。
“医药险”模式的快速成长期:产品、融资、战略投资加速落地
近期,“医药险”模式,频频出现在行业消息中,区别于此前行业关于概念与模式的研讨和期待,当下越来越多动向,从战略布局、合作延展至产品推出、模式落地。从业内的反馈来看,目前的医药险模式,泰康在线副总裁丁峻峰认为已经经历了最初的启动期,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模式;圆心惠保业务负责人则评价是“各家争相入驻,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
多个维度来看,首先,产品探索,是模式落地的明显成绩。“从过往的单病种保险、药品福利保险、特药险到现在惠民保遍地开花,商业保险已经积极参与到包括带病体的全人群的健康险领域中,快速建立服务能力,积累数据,不断推进慢病产品的精细化研发”,丁峻峰从行业观察角度向蓝鲸保险介绍道。
平安健康在5月推出“药诊付”,核心为在线医疗服务,并以服务系列、实物系列、保险系列、系统及数据四大产品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助力。数据显示,“药诊付”覆盖约30个省级行政区、300个地级市,打通约千家连锁药房及5万家药店。
早2019年曾推出特药险“药神保”的泰康在线,将目光放到中药领域,今年5月末,与小鹿中医推出互联网医院中药药品费用报销型产品“神农保中药险”,面向0-80岁居民承保,提供中药保障与45%的报销比例,用户线上购药时直接抵扣费用。医药险闭环的体现,在于产品涵盖线上复诊、开药、费用支付、代煎调剂、送药上门等流程。
产品落地、医药险模式的搭建背后,是各方“玩家”的协同,近年来,商保公司、医药公司、医疗结构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模式融合,战略投资,使合作更为紧密。今年以来,又陆续有险企从战略投资角度,加码布局。
日前,中国平安公告,授权平安人寿参与方正集团重整,以370.5亿-507.5亿对价受让新方正集团51.1%-70%股权,纳入方正旗下医疗健康资源,完善医疗生态圈版图。天风证券分析,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是中国平安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构建集团"保险+健康医疗"的长期优势。
泰康人寿参与投资的叮当快药拟推进境外上市,目前正处于调整架构阶段,正在向股东退回减资款。对于这笔投资,泰康即强调,“叮当快药依托其供应链优势和线下零售的管理效率,以药品新零售的模式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和跨区域复制,双方合作,致力于打造“医药险”的产业生态闭环”。
模式的快速成型,还体现在于相关机构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医药险模式的认可,从机构的融资情况中,可加一斑。今年2月,旗下拥有妙手医生、圆心药房、圆心惠保等业务板块的圆心科技,完成30亿E轮融资,融资资金应用于互联网医疗、用药管理、健康保险等环节,其所强调的,即在于“医-患-药-险”的生态服务优势。
随后,镁信健康宣布完成10亿元B轮融资,由蚂蚁集团、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创新工场联合领投。对于镁信健康来说,所强调的也是在于创新医疗支付模式,打通患者、药企、商保公司,推动金融工具和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
医药新零售环境下的“商保+医药”
“医药险”模式之下,保险保的是健康风险,而医药是健康风险的解决方法。圆心惠保业务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强调,医药电商是医药交付的便捷产物,保险与医药电商结合,形成闭环使得交付更加连贯便捷。
换句话说,“医药险”模式的搭建,与当前医药新零售的环境快速发展紧密贴合。
“在当前处方外流趋势下,医药新零售正在快速增长”,在丁峻峰看来,对于患者来说,公立医院也不是决定性的唯一的就诊渠道,患者目前也更偏好更加多样化的医疗场景,如在线问诊APP、互联网等,以获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而医药电商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客户数据和客户画像信息,并能精准触达、定位患者群体,有助于开展患者教育和药品销售。
日前,麦肯锡发布的《医药新零售趋势与展望》也提出了这一趋势,根据报告,中国医药新零售正在呈现医疗去中心化的特点,除以医院为中心的传统医药供给体系外,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形式和载体快速兴起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高度互联网化的医疗消费者开始出现。
这就给商保公司发展“医药险”模式提供了空间与便利。丁峻峰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对于商保公司来说,打通医药电商的合作,可以强化用户触达、增强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感。双方合作可以结合各自产品、服务、用户等优势,共同推出更多贴合用户需求的创新型医药健康险,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增值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内看来,处方,成为商保与医药之间进行精准触达的关键一环。对于以医保为主的中国来说,医保可以全量汇聚支付,有天然、绝对的药品议价权,且可以通过是否纳入目录和报销比例来影响医生和患者的处方选择。
“商保如果想获得药品议价权或影响处方,必须要聚集用药人群,聚集患者,形成支付体量”,丁峻峰分析指出,“其次在保障范围上,社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外延较宽,且需求日益上涨,特别对于大病重疾,目录外自费部分占比高,对于目录外重大疾病支付费用,是目前商保聚合支付体量的机会和切入点”。
既存痛点:未建立药品支付清单、机构衔接有限、市场教育缺位......
尽管在业内看来,医药险模式布局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但距离成熟、完善,还有不小的距离,痛点,也亟需思考。
丁峻峰从商保视角分析指出,目前暂未建立药品支付清单是关键问题。“商保目前虽然在特药险、疗效险、惠民保等层面有了初始突破,但仍未建立起体系化的药品支付清单,也未形成可以大规模直付的药店网络与药品保险理赔管理能力”。
从环节打通的立场来看,医、药、险三个环节,还未能实现切实的融合,衔接并不紧密。据蓝鲸保险了解,在现有业务实施过程中,商保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被动支付方角色。虽然已有商保公司正在布局医疗机构,但整体来看仍然比较慢。
同时,丁峻峰也明确提出,因为医药与保险两方专业壁垒都较高,双方在彼此领域认知深度仍存在一定差距,还未建立成熟的协同机制,另外项目落地实施路径也仍在探索。
从业务角度来说,健康管理被业内认为是“医药险”模式深度融合的抓手。但在妙健康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罗晓斌看来,目前健康管理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缺少政策支持、监管规范和一些可参照的模型。
罗晓斌认为,“下一步要从支付端来探索未来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当然,这离不开国家从健康管理服务标准的指引制定、保险行业服务指引的制定以及药监层面基于慢病管理、数字疗法等手段的申报政策明确。得到一类经过长期验证的、可参照的经济学模型和有效性模型,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关键”。
此外,问题还“潜伏”于市场教育层面,圆心惠保业务负责人向蓝鲸保险提出,当下,“医药险”模式基本确立,而痛点在于老百姓对于医药险模式的认可和接受,各地惠民保的开展,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还需要更长期的市场教育,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