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无意识思维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时间:2021-06-08 10:47:04 |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潜意识信息和“轻推”心理学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但我们的潜意识思维究竟有多强大呢?

你为什么买了这辆车?你为何会与现在的伴侣坠入爱河?当我们开始思索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是基于何种考虑时,无论这些选择重要与否,我们都会意识到,自己其实也不清楚自己当初为何会这么选。我们甚至会开始怀疑,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内心、以及自己在意识之外的思维活动。

在进行决策时,我们有时会深思熟虑,有时则会不假思索。在进行决策时,我们有时会深思熟虑,有时则会不假思索。

幸好,心理学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十分重要、也颇令人意外的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心理学家本杰明•李贝特在上世纪80年代做出的。他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却就此引发了大量讨论。

参加实验的受试者被要求以一种放松的姿势坐在一台经过改造的时钟前。钟面上有一个光斑,不停地绕着钟面转动。受试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在产生想要弯曲手指的冲动时,记住此时光斑在钟面上的位置。与此同时,受试者的大脑活动以脑电图的形式被记录了下来。

在李贝特的实验中,时间非常关键,并且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潜意识是否在我们的行为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实验显示,早在人们有意识地想要弯曲手指之前,大脑中就已经产生相关电活动了。换句话说,通过神经活动的准备过程,大脑中的潜意识机制使我们为决定采取的行动提前做好了准备。但这些全都发生在我们有意识地产生行动意愿之前。这样看来,我们的所有行为似乎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的。

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的认知也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如今我们意识到,上述实验设置存在几点基本问题。例如,一旦修正受试者的主观偏差,从产生大脑活动到产生有意识意图之间的时间间隔便会缩短。不过,就算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我们的行为完全由潜意识主宰,李贝特最初的发现依然很有说服力。

“轻推”理论学家试图通过改变路面布局和道路标线来操纵人们的行为。“轻推”理论学家试图通过改变路面布局和道路标线来操纵人们的行为。

还有一种检验我们是否由潜意识主宰的方法:看看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期望潜意识操纵人们的行为。

市场营销和广告便是一个常见的粒子。有一种说法叫“潜意识广告”,认为我们的消费选择都是在受到外界因素引导、于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上世纪50年代,市场营销专家、心理学家詹姆斯•维卡里的一项实验最早将这一概念带入了大众视野。他说服了一家电影院老板,在一次电影放映期间,让“喝可口可乐吧”等信息在屏幕上闪现了1/3000秒。据他所称,这场电影结束后,该影院的可乐销量大增。不过,在遭到公众对此次实验不符伦理的声讨后,为了洗清自己,他又辩称此次实验数据完全是编造出来的。

事实上,即使在实验室中,也很难证明这些闪现的词语会引导我们做出与该刺激相关的简单动作,更别提在现实世界中操纵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行为了。

最有意思的是,近期研究显示,人们仍然相信真的有商家在使用潜意识广告这种促销手段。而事实上,这种行为已经被法律明令禁止了。

但我们真的会在未经有意识思考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吗?为弄清这一点,研究人员在三方面开展了探索:一、我们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基于无意识思考过程;二、这些无意识思考过程是否带有偏见(如性别或种族歧视);三、如果我们会在无意识情况下做出带有偏见的决策,能否采取某种措施来改进这一点?

针对第一点,已有一项研究考察了人们在消费情境下做出的最佳决策是否基于主动思考。而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当人们完全不思考时,反而会做出更优决策,并且在复杂的消费情境下尤其如此。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与有意识思考过程相比,我们的无意识思考过程受到的限制更少、更加天马行空。主动思考对我们的认知系统要求很高,而直觉等无意识思考可以迅速将一系列复杂信息自动整合在一起,因此比起主动思考更占优势。

就像李贝特的研究一样,这项研究也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然而,如此惊人的结果却难以复制,不仅是在同样的消费情境下,即使是在测谎等无意识思维普遍存在的情境下,也很难得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

有些我们没注意到的微妙信号(比如饥饿或坏心情)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有些我们没注意到的微妙信号(比如饥饿或坏心情)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

话虽如此,的确有一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并在我们不留意的情况下引导我们的思维,比如心情、情绪、疲劳、饥饿、压力、过去的看法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受潜意识主宰,因为我们是可以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的。我们甚至可以有意地对抗它们,或者也可以任由它们影响自己的行为。

那么,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项研究显示,在接受了所谓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后,人们便会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开始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人(比如种族或性别歧视)。这种偏见态度甚至会导致人们在雇佣员工时、或是在其它可能影响他人生活的情境下,做出带有偏见的决策。

不过,内隐联想测验本身也存在两点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不必过于紧张。首先,如果让某人重复做两次内隐联想测验,两次的得分往往并不相等,说明该测试的重测信度有限;其次,研究显示,内隐联想测验并不能准确预测人们真正的决策行为,说明该测验的效度很低。

有一些做法或许可以减小潜意识偏见对我们日常决策的影响,比如学会健康饮食、养成储蓄习惯等等。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和凯斯•桑斯坦指出,要想改进我们的决策方式,我们需要将无意识的决策过程向更优决策的方向诱导。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所谓的“轻推”措施,让人们自动意识到哪个才是更优选择。例如,超市可以把水果放在较容易拿到的地方,而把甜食放在较隐蔽处,从而诱导人们购买更多的水果。

不过,近期研究显示,这类“轻推”策略往往并不会成功,有时甚至会产生反作用,造成的结果反而比不采用这些策略更糟。这可能是因为采取了错误的诱导方式、或是对使用情景理解有误。总之,要想改变人们的行为,仅凭“轻推”似乎还不够。

话虽如此,但“轻推”策略的使用者们却希望我们相信,我们比自己所认为的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在我们的心理体验中,我们往往将自己视为所谓的“促变因素”,无论是个人生活的改变(如决定组建家庭)还是外部环境的改变(如当下的气候变化)。总的来说,我们更愿意接受自己在各类情境下都拥有自由意志。不过,我们有时也会选择性地认为自己在特定方面的掌控力较弱、所负的责任较少,具体取决于该决策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例如,在选举投票时,我们更倾向于声称自己是在有意识状态下做出的决策;而当我们买了一包难吃的早餐麦片时,却可能归咎于“潜意识广告”。

心理学界那些耸人听闻的重大发现在这方面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它们就算与潜意识主宰的直觉有关,往往也都是极端情况。但有些强有力的证据显示,与无意识思维相比,我们更容易受到有意识思维主导。我们也许会感觉自己并不清楚为何当初会做某件事。但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并不会时刻注意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动机,并不意味着潜意识思维会主宰我们的每一次决策过程。

那么,你当初为何会爱上自己的伴侣呢?也许TA让你很有安全感,也许TA身上的味道很好闻,也许还有其它多方面因素。总之,你爱上TA的原因一定与你的有意识思维有关。(叶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