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轻的心随全运跳动——十四运会艺体、蹦床赛场上的志愿者“管家”
新华社西安6月13日电 年轻的心随全运跳动——十四运会艺体、蹦床赛场上的志愿者“管家”
新华社记者郑昕、张晨俊
距离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已不足百天。才跨过“决战百日”的门槛,西北大学的6名志愿者推着白板、携着文件,走进西大长安校区体育馆布置一新的志愿者之家,把未来几场重大活动的流程再熟悉一遍。老友坐在一起,时而面色严肃认真记录,时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与这座场馆的其他志愿者一样,这6人都是从西北大学选拔出的赛场保障与服务人员;不同的一点是,作为十四运会艺术体操和蹦床两个竞委会志愿者工作和观众服务处的工作人员,他们服务的对象就是志愿者。赛事期间,位于体育馆一层124平方米的志愿者之家,以及全校228名“小秦宝”的工作休息乃至饮食通勤,都由他们“管”起来。
在去年9月才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西大文学院研一学生杨萌就进入全运会的工作节奏中。如今10个月过去,这位团队中年纪最长、志愿服务经历最多的“学姐”已经进过场馆无数次,陪同考察、划定区域、熟悉动线、布置志愿者之家等。
从本科就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当过小学老师、做过博物馆讲解员,也在西安马拉松等赛事上服务过的杨萌,觉得能在家门口迎接全运会这样的盛事,是西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里人到现在提到北京奥运会心情都十分激动,但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印象并不深刻。虽然全运会不同于奥运会,但在最好的大学时光里,能够亲身经历乃至参与这样的大赛,都是人生中值得铭记的回忆。”她说。
几乎所有西大在校学生都注册成为志愿者,其中95%以上的学生已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68%以上的同学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现如今,志愿服务已在这座百年学府蔚然成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也体现于全运会志愿者的一言一行。
作为志愿者督导的大三学生林瑶告诉记者,经过先期筛选和持续进行的培训,志愿者们现在的积极性与士气都被激发了出来,就等着全运会的“用武之地”。
在去年带领60多名西大学子服务长安女子半程马拉松,自称“第一次见到凌晨4点西北大学模样”的她坦言,不同于一般节点性活动上的志愿者,在全运会这个漫长的周期里始终保持激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需要的是一种情怀。
“尤其像我们这些从志愿者招募启动就第一时间加入的人,在这么长时间里不断进行着谋划、准备以及阶段性总结,还要对接各个方面,再加上各自都有学业在身,大家到现在都是凭着一股责任感,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林瑶说,“但我觉得这也是我最深度参与志愿服务的一次,比以往都要锻炼人。”
这颗责任心,正随着全运会脚步的临近而加快跳动。6月11日下午,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誓师动员大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体育馆举行。400多名赛会和城市、社会志愿者代表在现场挥舞旗帜,喊出雄壮口号,立志用热忱细致的志愿服务,点亮全运梦想、奉献无悔青春。
这座新建体育馆的“考验”,也从此接踵而至:这里将于6月中下旬陆续举行全运会艺体与蹦床项目的测试赛,随后在9月承接这两项的正式比赛;今年10月,残特奥会盲人门球和硬地滚球两个项目的比赛也将在体育馆展开。
西大体育教研部主任、场馆管理中心主任张旭告诉记者,这座甲级综合性体育场馆于2020年建成,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分为主馆与副馆,其中主馆共设置固定与移动座位超过9000个。其以船为概念的建筑组团,寓意为“扬帆起航”。
“体育馆能够承接多个项目的全国比赛,可以实现‘冰篮转换’,未来还将服务于大型学生活动、体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等。”张旭说,体育馆的建成,不仅使广大学生在恶劣天气上体育课的难题迎刃而解,也为滑冰等冬季项目专业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在这些志愿者之家的“管家”里,只有田昊龙一名男生。正在西大经管学院读大三的他,更多肩负起搬运物料等体力活,以及基础的文字处理工作。
“就是在5月份,我们要录入所有志愿者的信息去办理证件,每一项都不能错。大家说好了每个人录两个小时,但每个人都宁愿把这个枯燥的工作多做一会儿,让小伙伴有休息的时间。”他说。
田昊龙坦言,他们6人平时都在校团委兼职,相互间打过照面,但直到接下全运会任务之后,才结成如今的“战斗友谊”。
“到了全运会可能有种种预想不到的状况发生,志愿者之家就是同学们的堡垒也是港湾。我们都希望每一位志愿者能得到锻炼,未来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时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曾经服务过十四运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