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财经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的基石,成为了红色政权建立的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苏维埃政权银行,有效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发展,巩固了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策划的大型融媒体报道《红色金融路》,今天播出第13集,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江西瑞金,一起去看看这家小银行如何孕育出大伟业。
这里是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旧址,在成为国家银行之前,它是谢氏的祖宅,一个只有两百多平方米,上下两层的小楼,条件很简陋,被称作“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迥异的公章神奇的玉印
时光回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农民仍然受到商人操纵米价的剥削,这种情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新生的红色政权决心在苏维埃区域内,重建自己独立的金融体系。
江西省瑞金市党史办苏区研究中心主任 钟燕林:当时来说这个国家银行的建筑,还是比较简陋的,因为我们苏区条件有限,所以这些房子看起来比较简陋,但是它已经具备了一个银行所具备的功能和科室。有发行处、总金库,还有业务处这样的东西,而且作为一个银行它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印章,国家银行的印章。
这枚玉质印章高6.3厘米,宽2.4厘米,阳刻隶书“国家银行”四个字。不过与现在常见的单位公章不同,这枚玉印的印钮很特别。
江西省瑞金市党史办苏区研究中心主任 钟燕林:这上面是佛像,为什么会出现看起来就是一个笑容可掬的佛?它不是一个公家的印章,是私人的、一个土豪的私章,它是从战争中缴获来的,后来工作人员把它底下一层磨掉,磨平了再刻上去的。这个印章一般盖在比较重要的一些支票、债券,比如苏区时期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还有战争公债。
1932年5月,这枚印章第一次盖在了由行长毛泽民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暂行章程》的落款处。此后“国家银行”这四个字,也出现在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债券上。当时,新成立的国家银行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发行的公债是否有人购买?记者找到了今年已经76岁的曹春荣老先生,多年来,他一直从事苏区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
江西省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 曹春荣:1932年7月,开始发行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60万,那是非常顺利的,因为从土地革命当中,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都表示对工农政权非常拥护,那个时候手头也不是一点也拿不出来,所以很快就发行掉了。
邹勇是土生土长的瑞金人,他听父亲说,当年奶奶曾经把作为嫁妆的两件银饰捐出去购买公债。在饱受战火摧残的年代,苏区群众为什么节衣缩食踊跃购买公债?
江西瑞金市民 邹勇:当时红军在武阳(镇)做了很多有利于我们百姓的事情,所以大家对红军还是很信任,有粮食的捐粮食,没有粮食的就把自己值钱的家当都拿出来了。
神秘的金库 坚定的初心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开始发行国家银行货币。按照当时的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要有十分之三的贵金属或外国货币作为现金准备,而储备这些贵重的物资需要一个隐秘的地方作为金库。
江西省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 曹春荣:金库是在离现在的国家银行行址大概有一两里的地方,一边是靠近河边,再一个是在一个村子外边,比较空旷的地方。
曹春荣告诉记者,金库最初的位置已经难以寻觅,只知道当时在绵江河边有一间盛放肥料的房间。巧的是,这座房子前面有一棵大树,树干处有一段空洞,正好可以供哨兵站岗,于是这间隐蔽的杂房就成了国家银行最初的金库。
江西省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 曹春荣:边上正好有一棵大树,大树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树洞,这个树洞从底部到上面正好够一个人进去。这一个人就负责看着那个金库,他就可以像瞭望哨一样,这个树洞有一边整个都空开来了,空开来了才能进人去。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隐蔽,它稍微经过修理了,其实靠一靠休息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很隐蔽,一般人不会想到这树洞里还有个人,前面稍微用点树枝挡一下就行了。
1933年4月,国家银行总行迁至沙洲坝,1934年7月,再次迁往云石山附近。听说那里不但有国家银行旧址还有金库在瑞金最后的遗迹,记者来到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梁钦轩一直居住在云石山下,当年国家银行搬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家和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是邻居。母亲在世的时候经常和他谈起那时候的事情。
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乡村民 梁钦轩:他们处处关心群众,比如讲国民党的飞机经常来轰炸,那些工作人员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专门照顾群众、掩护群众,叫群众先撤退。
母亲在世的时候跟他说过,国家银行的金库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四十多年前,金库旧址因为年久失修被拆了,只留下了几块墙角。
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就这样一路烽烟一路歌,金融先驱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金融的第一块基石。快90年过去了,货币种类和商品交易方式已经变得多样,但是他们创办红色金融事业的初心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