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诡异的傀儡艺术

时间:2021-06-15 22:46:03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诡异的傀儡艺术 来源:印客美学

提到傀儡,相信大家想到的一般都是精致可爱的小人偶。

但你知道吗,在从前它可是个高大威武的猛男战神!

它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形式?艺术家们又是如何通过傀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提线木偶的秘密吧~

NO.1 傀儡竟是“猛男陪葬”?

我们今天看到的傀儡通常精致可爱,但傀儡的“前世”居然是身高近两米的“猛男陪葬品”!

不仅面部雕刻细致,四肢关节还能活动,可站立,也可跪坐。

古人崇信“事死如生”的墓葬观念,即便在死后,生活配置也要和生前一样。

因此他们会制作很多种类的陪葬俑和陪葬傀儡,这些傀儡就是墓主生前的臣子或家仆。

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身高两米的奇特人偶呢?

这就要从“傀儡”这两个字说起了。

“傀儡”也写作“魁壘”,是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知伯的臣子酅魁壘的名字。

酅魁壘当时的官职是车右,就是在马车上坐在主人右边的人,他的主要职责是近身保护家主的生命安全,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贴身保镖。

这样的职位无疑需要威猛之士才能担任。

酅魁壘也人如其名,身形高大,在男性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年代,他的身高接近两米。

而且他体魄强健,快跑能赶得上奔马,臂力能拉满八石的驽弓,如同家主身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他不仅作战英勇,而且忠心不二,据说他作战失利,被郑国俘虏,郑国以优厚的条件和官职诱他归顺,他不肯,最后身死就义。

在战争频发、人才资源争夺白恶化的年代,哪一位君主不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位勇猛忠诚的不二之臣呢?

于是这样的的愿望,被公卿贵族们延续到了死后。因此在陪葬的诸多物品中,出现了随葬魁壘。

那么随葬魁壘又是怎么发展为后世的娱乐项目:傀儡戏的呢?

NO.2 深入日常的傀儡戏?

傀儡戏自汉末时兴起,在那时是“丧家之乐”,即在葬礼上告慰亡灵的乐曲。

到了唐宋,傀儡戏流行成风,不仅皇室在宫廷宴会和庆典上表演傀儡戏,老百姓也喜欢用傀儡戏自娱自乐。

在中国,傀儡戏历史最悠久、种类最多,且表演形式最丰富多样的当属闽南地区。

在泉州,傀儡戏的戏班有三种,分别是:四美班、农家班和宫庙班。

这三种戏班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

四美班是傀儡专业班,最初只服务于上流社会,后来才逐渐流行于乡镇。

农家班服务于广大农村地区,戏班的艺人大多都是半农半艺的农人。

宫庙班则是城内著名的宫庙自己培养的戏班,有很浓的宗教性质,一般主要出演一些宗教仪式类的演出。

傀儡戏的演出大体可以分为赛愿酬神、新婚吉庆、禳灾祈福、普度超亡四大类。

由于包含了人们对生、老、病、死的一种寄托,因此也就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人们都会请戏班表演傀儡戏。

人们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除了献上祭品、祈求神明庇佑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为神跳上一段傀儡戏。

子女结婚的时候,父母为了答谢神明,也会让傀儡师提着傀儡进入新房,在新房中舞蹈,接着将床帐合起来,预祝新人百年好合。

建筑新房、桥梁,挖新井时,人们也会表演傀儡戏,以祈求太平。

遇到灾祸时,人们也会表演傀儡戏,祈求天神原谅。

比如房屋发生火灾,房主就会请戏班来表演“谢火戏”,向天神忏悔自己的不慎。

人们为死者超度,也会表演傀儡戏,一些非自然死亡的人,比如车祸、投河等,人们在会其死亡的地点表演“压尸戏”,为亡灵超度。

“弄傀儡”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可以说与民间祭祀活动的盛行是分不开的,他们相生相伴,这些民俗活动保留至今,也奠定了傀儡戏的繁荣。

NO.3 陪葬品“逆袭”成艺术?

如今的傀儡戏表演,已经不再是人形傀儡的天下了,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更多形式的傀儡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许多日常生活物品被带入艺术领域。

皮带、衬衫、椅子、雨伞……这些无生命的物体,都开始成为艺术家们的新宠。

傀儡艺术家有时还会用无线电、光学纤维传导等方式,实现超远距离对傀儡的控制。

英国导演西蒙在1992年演出《记忆符》时,就以一把椅子为傀儡,傀儡师可以用操纵这把椅子,让它行走、或者坐下。

不仅如此,抽象之物也可以成为傀儡。

在舞台剧《幻想交响曲》中,水成为被操控的傀儡,后来还有舞台剧将音乐喷泉做为傀儡。

当前傀儡戏的受众也不再只有儿童,它开始逐渐成人化,更具艺术性和严肃性。

二十世纪末期,出现了许多拥有世界级口碑的电影,《狮子王》就是其中一个。

迪士尼公司策划将《狮子王》改编成傀儡戏,但外界对改编的质疑一直不断,且此时欧洲大部分傀儡戏受众都是儿童。

但导演泰摩尔并不这么认为,她在日本旅行时,观看了严肃的、成人化的文乐傀儡表演。

这种傀儡表演可以在滑稽与恐怖之间转化,以观众的反应作为自己演出的配乐。

泰摩尔深受启发,决定将《狮子王》打造成儿童、成人都适合观看的傀儡戏。

正是因为泰摩尔的大胆尝试,《狮子王》成为二十世纪最成功,也最具先锋性的改编傀儡戏之一,并且也是二十世纪使用成人傀儡最多的舞台剧之一。

“傀儡”一词成为了一个艺术符号,承载着艺术家的所思所想。

舞台上的一切:布景、道具,甚至演员,在艺术家们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表达中,有时都可以被认为是傀儡。

参考资料:

[1]黄李娜.傀儡的起源与演变新论——兼论山东莱西“岱墅汉墓”大木偶的随葬意义[J].民族艺术,2020(06):117-125.

[2]康保成,张哲.耍孩儿·台阁(抬阁)·肉傀儡[J].戏剧艺术,2020(01):39-48.

[3]殷无为.“傀儡”再认识——“泛傀儡化”现象引发的思考[J].戏剧艺术,2018(04):38-47.

[4]陈玥辛.宋代水傀儡艺术研究[J].艺术百家,2015,31(S1):63-69.

[5]杨观.略论我国两宋时期的傀儡戏[J].四川戏剧,2015(09):95-98.

[6]叶明生.闽南傀儡戏与闽南人社会生活关系探讨[J].闽台文化研究,2014(01):88-102.

[7]陈世雄.人、傀儡与戏剧——东西方傀儡戏比较研究(上)[J].文化遗产,2013(03):68-78+158.

[8]陈世雄.人、傀儡与戏剧——东西方傀儡戏比较研究(下)[J].文化遗产,2013(04):41-50.

[9]章抗美.当代傀儡的观察和思考[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02):22-31+155-158.

[10]刘琳琳.傀儡戏起源辨[J].中国戏剧,2006(01):42-44.

[11]孙世文.傀儡戏起源于“俑”考——兼及“傩”与傀儡戏起源之关系[J].吉林师大学报,1980(01):52-57+40.

[12]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