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活力,为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中国政府2021年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都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把金融支持碳中和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先事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年12月明确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大。
从2019年起,课题组开始对中国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年度跟踪调研。2020年,活跃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有59家,包括41家绿色金融科技企业和18家金融机构或金融投资集团下属的科技服务公司。通过对41家以绿色金融为主业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跟踪调研分析,我们发现:
从绿色金融业务看,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能源市场、绿色债券等业务领域。其中,这些工具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业务领域的使用率较高,而在环境权益市场、绿色信托、绿色租赁业务领域则相对欠缺。
从应用场景看,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覆盖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融资、全国碳市场交易、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农业、小微企业等多个领域。
从基础数据与工具看,金融科技在环境数据、ESG数据与评价、环境效益测算及风险监测、信息共享系统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得到较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在绿色资产识别与溯源、环境气候金融风险量化评估与信用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成为下一步需求。
从应用主体看,绿色金融科技主要服务于政府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用户。从项目个数来看,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占比达50%左右,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个人用户的项目各仅有一例,分别为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绿色金融监管服务和针对个人的碳足迹、碳积分。
从技术应用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仍是目前中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三大主要技术。区块链和物联网应用相对较少,但可预见在未来实现全流程实时信息采集中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
从区域分布看,北京、上海两地的绿色金融科技企业聚集效果显著。其中,北京的企业数量为16家,位列全国第一;上海的企业注册资本金居全国第一,超13.4亿元;约80%绿色金融科技从业人员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两地。
从资金流动看,国际资本对中国绿色金融科技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本次调研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绿色金融科技公司为外资或合资,其中,六家境外注册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业务,包括绿色基金、绿色能源市场和碳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