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邮电报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通信人以前瞻的眼光、创新的观念,制定出了跨越时代的中国现代化通信骨干网的宏伟架构,以雄浑的胆魄、顽强的意志,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气贯山河的八纵八横大决战。
进入光缆骨干网建设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前,长途通信一直都是中国通信的滞脉之痛。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长途电路2800条,总计长7.6万多公里。新中国成立30年,我国长途电路虽然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了十倍,但是睁眼看世界,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大了。干线,干线,十万火急!
建中同轴电缆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我国解决长途通信问题的努力方向。但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的光纤通信更受到通信人的关注。197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和他的同事终于拉制出我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
1990年1月,历时两年零三个月的宁汉光缆工程全面完工。1991年1月15日,在宁汉光缆正式通过工程验收的第三天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转播了《人民邮电》报的一则消息:“邮电部决定,今后中国将不再建设中同轴电缆通信干线,并逐步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通信网。”中国通信光缆骨干网建设的新时代开始了。
1989年12月,南沿海光缆工程规划书在上海通过了邮电部的审查,正式上报国家计委。规划书上的南沿海光缆像一条项链,将苏、沪、浙、闽、粤五省市串联起来。1991年10月,在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11个公司、42个施工队、3000多名职工、上万民工、数百辆车,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挺进祖国的南沿海地区,拉开了光缆干线建设的帷幕。整个工程从开工到投产也只用了391天,创造了我国通信建设史的新纪录。
1994年5月12日,《全国邮电“九五”计划纲要》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将全面建成“八纵八横”、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重点地区、连通世界的光缆传输骨干网。
12级狂风下的飞沙走石
“自古秦岭分天下,蜀道难于上青天”。西成光缆横跨西北、西南两个大区,途经川、陕两省17个县市,全长1081公里,整条光缆从东向西蜿蜒穿行在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跨越的地段,是当时地质构造最为复杂、施工条件最险恶、工程难度最大的建设项目。
1993年2月24日,六路人马将1081公里沿线分割为6个大区,西线大会战全线打响。1993年6月23日,12级狂风裹挟着暴雨,在秦岭的崇山峻岭间肆虐,一时间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然而就在这昏天黑地的秦岭深处,通建三局12处的光缆施工队队员,为了第二天光缆能够顺利通过秦岭,顶着狂风暴雨苦战十几个小时,做准备工作。
千里西线大决战不仅要与粗犷的大山搏斗,也有穿针引线的高技术活儿。光缆接续是一个细活儿,要在内径9微米的光纤上,切出一个误差在0.04微米之内的平面。近乎静止的漫长的操作时间,成了凶猛的山野蚊虫嗜血的大好机会,队员们为了保证光缆接续的质量,无暇也无法逃避叮咬。他们凭着强大的毅力,忍受着难以言状的痛苦,坚持高质量完成工作。
十瓶“二锅头”暖身放光缆
西成光缆工程接近收尾阶段,一再拖期的东北光缆贷款终于落实。在为这项我国通信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干线工程举行的誓师动员大会上,总指挥部要求光缆建设大军1993年9月中旬全部进入指定位置,保证10月1日全线开工,力争在年底前完成4700公里光缆的布放任务。我国光缆干线建设史上酝酿已久的“辽沈战役”终于拉开了帷幕。
1993年11月中旬,东北地区已是大雪纷飞,第一场大雪就达20厘米以上,沟中的冰冻层有一尺多厚,清沟时要先清雪、清冰再清土,其难度之大是以往任何工程所没有的。有时在河流布放水线时,为了保证水线埋放深度,施工人员要踏入冰冷刺骨的泥水里,边检查光缆深度,边将光缆踩入河底。臭水直淹到脖子,冻得全身发紫,他们咬牙坚持着,确保了东北地区冬季光缆水下布放的质量。
工程处给大家买了大衣,但放缆时干活碍事还不能穿,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只能喝口白酒暖暖身子。有一回放缆,一盘缆放完,十瓶“二锅头”全都见了底儿。还有一次,预先顶好的钢管淹在一片水泡子里,被泥沙全部埋住,怎么也找不到了,几百人的放缆队伍一下子堵在那儿。一位叫大江的工人喝了两口酒,穿着裤头就跳了下去,摸了有半个小时才把钢管摸着,等他上来,冻得浑身发青,上下牙直打架,大家赶紧用白酒在他身上又搓又擦,半天才缓过来。
“生命禁区”的特殊接班人
随着我国光缆干线建设的继续发展,拉萨已经成为我国大陆地区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中唯一不通光缆干线的城市。兰州经西宁至拉萨,全长2754公里的光缆路由,要跨越被称作地球第三极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与艰难的“天路”。
有人曾预言,兰西拉光缆是一项出“烈士”的工程。“兰西拉”光缆被称为“八纵八横”光缆网建设中施工难度最大、条件最艰苦的一项工程。光缆路由跨甘、青、藏三省区,穿越千里戈壁,翻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经可可西里无人区,涉长江源头,所经之处90%以上位于高海拔地区,其中超过海拔4500米“雪线”的地区有800多公里。工程最艰难的昆仑山至西藏安多段,最高海拔达5231米,被称为“死亡地带”“生命禁区”,其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1997年6月,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三万多名解放军官兵及邮电基建战线的员工,义无反顾地奔赴青藏高原。贯穿世界屋脊的光缆工程大战终于全面展开。
某部19岁的战士周光远,因强烈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倒下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兰西拉光缆工程的建设中,化作了人们心中永久的怀念。周光远的父亲和哥哥来到了高原,来到了他生前战斗过的施工现场。抹去悲痛的泪水,父子俩谢绝了周光远战友们的劝阻,接过烈士生前用过的工具,抡起了铁镐,为儿子和兄弟未竟的工作再出一把力,为“兰西拉”光缆建设再尽一份心。
在军民双方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9月15日,仅仅在工程开工85天之后,“兰西拉”2745公里的光缆就敷设完成,全线贯通。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和邮电通信建设者在世界屋脊再创奇迹,令世界惊叹。
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我国邮电部门终于提前两年建成了总长达7万多公里、覆盖神州大地的“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络。“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络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通信干线紧张的局面,而且以面向未来、面向信息社会的目光、胸襟和胆魄,为跨入21世纪的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强大的通信保障。
编辑:闫瑾梁晨
监制:陈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