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浦东“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扩大国内需求,远不止卖东西

时间:2021-07-19 12:45:31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浦东“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扩大国内需求,远不止卖东西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踏上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意见》指出,在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作用上,浦东新区将着力创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引领带动国内消费升级需求,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首发地、引领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浦东新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目标,要和“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这个战略结合起来,远不止“卖东西”这么简单。

“消费,包括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要强调与长三角地区的统筹,包括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目标是提高均衡化和优质化水平,促进长三角地区共同的美好生活,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 何万篷解读。

而生产性服务,是体现城市经济密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内容。何万篷补充,“如果说生活性服务‘留’人,那么生产性服务更多是让高能级的资源要素通过上海这个码头,自由、便利、增值地流动起来。”

《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旅游品牌,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

在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发挥浦东先进制造和贸易航运枢纽优势,推动消费平台和流通中心建设。研究探索放宽电信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促进服务供给体系升级。建立完善养老托幼、家政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标准体系。进一步深化实施境外旅客离境“即买即退”措施。支持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上海消费促进系列活动。

培育绿色健康消费新模式方面,充实丰富在线医疗、在线文体等线上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推进终端非接触式智能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建立快速有效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对消费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的试验区,浦东新区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集聚了各类总部,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总部经济的生态圈,也成为了国内外总部经济的高地。 截至2020年10月底,浦东已经聚集了359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占上海全市总数的46.8%。

早在去年公布的《关于制定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就提到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引领消费品质升级、打响浦东消费品牌、做大消费市场规模、创造优质消费环境等目标。

《建议》指出,应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注重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充分释放大都市消费潜力,发挥风向标作用,打造国际品牌的聚集地、时尚潮流的引领地、中国制造的展示地、出境消费的回流地、消费创新的策源地,成为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

为打响浦东消费品牌,《建议》提出浦东新区应引领消费时尚潮流,培育发展一批“博览会”“时尚周”“消费展”等国际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打造适合不同群体的时尚消费地标,汇聚提升时尚消费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同时为了强化“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功能,发挥消费集聚示范作用,浦东新区还将充分挖掘大型展览博览、大型文体赛事活动、大型旅游项目对消费的促进带动作用,用好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有针对性地推出旅游线路和购物活动,积极拓展入境和过境消费。拓展离境退税商店覆盖面,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促进国际消费便利化。

目标背后,是浦东新区为擦亮“上海购物”品牌,不断激活消费市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政策创新所付出的持续的努力。

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则始终走在中国消费潮流的前沿。2020年,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9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上海主要电商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全国第一,网络购物交易额居全国前列。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每年开设的首店、旗舰店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全市3万平方米以上城市商业综合体超过300个,全市拥有各类连锁商业网点2.3万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