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奥运射击选手的“大心脏”从何而来,合理饮食如何分配?揭秘竞技体育背后的科技小故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东京奥运会将于今晚闭幕,本届奥运会中国健儿不断创造历史,给国人带来了太多惊喜和感动。在观看运动员争金夺银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科技的存在和力量。在科技的推动下,竞技体育不断进步。训练监控、技术录像分析、机能监控、体能测试、伤病康复和体能恢复等各方面的科研工作为选手赛场上的发挥提供了保障支持。近日,记者来到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与所里的科研人员聊了聊科技如何为竞技体育插上翅膀。
自行车赛场外无声追赶
头戴凤凰头盔的中国自行车运动员在圆形赛道上风驰电掣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这届奥运会,钟天使搭档鲍珊菊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上获得金牌,并在第一轮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而在上一届奥运会中,也是钟天使与老将宫金杰一起,为中国自行车队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国家自行车队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四位科研人员,在2017年10月至2021年7月间的不同阶段,分别参与了国家自行车队场地短距离组和中长距离组备战训练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围绕备战训练比赛期间的体能和专项训练负荷监控、专项训练效果评价、场地视频实时反馈系统和国家队大数据采集分析等内容开展了大量切实有效的科技保障工作。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马国强介绍到,这次奥运会期间,虽然他没有跟随团队一同前往赛场,但是他一直和教练组保持密切联系。每轮比赛结束,会迅速算出对方所用的齿轮比并反馈给教练组,为中国队对战时提供数据参考。
此外,装备器材的优化也是各国研究比拼的重点。2019年初,在上海市科委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东华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集体攻关,通过风洞实验和自行车动力学实验,对奥运选手参赛骑行服进行了面料改进建议和对骑行服减阻效果分析,为中国队卫冕金牌提供了科技助力。
△风洞测试——对不同骑行姿态进行比较分析射击场里练就“大心脏”
奥运会射击项目中选手气定神闲的样子,让网友直呼帅气。05后的上海小囡姜冉馨一手插兜,一手持枪,搭档老将庞伟拿下了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的冠军。加上先前的个人10米气手枪季军,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姜冉馨以一金一铜的成绩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积累了姜冉馨进入二线、一线时的心理选材数据,在她进入一线队伍后将数据提供给教练员,为教练员因材施教提供客观依据。在近两届奥全运会备战周期内,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陆姣姣与上海射击射箭项目手枪班教练紧密配合,在对手枪班运动员开展心理训练、机能监控及营养干预等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姜冉馨提供了表象训练指导、营养饮食指导和睡眠优化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运动员的“大心脏”如何而来?陆姣姣解释,首先在选拔运动员时,就会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方面的测试,为教练员育才过程提供依据,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以往的数据,优秀的射击运动员的神经特质基本上都属于安静型或者稳定型。其次,进入专业训练队后,科研人员的工作就会偏重让运动员学习心理技能,以及对运动员比赛期间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自我谈话、呼吸训练、表象训练,都是运动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方式。有的时候,还会以游戏的形式让训练过程不再枯燥。
△通过游戏形式训练运动员心理技能跳水池里成长少烦恼
水花很小,后浪很强,网友这么评价本届奥运会中国跳水队的表现。同样是05后的上海姑娘陈芋汐在这次奥运会上夺得了跳水十米台双人项目金牌和单人项目银牌。为了让跳水运动员在确保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训练状态前提下控制体重,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配合国家跳水队,对陈芋汐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个性化的膳食评估与指导、机能测试和定期问卷跟踪调查其睡眠和焦虑情况,及时反馈教练,并给出指导建议。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侯彬记得,刚进国家跳水队的时候,陈芋汐便进入了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半年的时间内,身高从1米46蹿到了1米54,体重却只有缓慢的增加。解决运动员身高增长与力量保障的不匹配问题就是科研人员的工作。要让小运动员理解为什么吃点饼干不如吃一顿正餐的性价比高,侯彬没少动脑筋。相互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基础,这次奥运比赛期间陈芋汐也一直与侯彬保持联系,分享每天都吃了些什么,听取她的建议。
在科研人员眼里,拍下每餐,不是用于发朋友圈,而是评估饮食合理性:配比比较合理,蔬菜可适当增加↓
△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能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也能让奥运备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幕后的科研人员点赞!(总台央视记者张倩郭恩友)
(编辑 李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