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奥运会终将过去,奥林匹克精神永不停息
历经坎坷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落下帷幕。在这17个日夜里,我们时而欢腾喜悦,时而扼腕叹息,有过遗憾落寞也有过喜极而泣。盛大的嘉年华总是转瞬即逝,收拾完身心,明天的太阳又会照常升起,而生活也将重归平淡。
可是,在奥运之后的“明天里”,我们曾为之着迷过的“体育”会何去何从,奥林匹克精神将被如何安放,它们是就此消隐于生活的茫茫海面,还是会蛰伏于某处静候唤起,这是我们每个人此刻亟需面对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然后呢?”奥运会总归不是一次性的吧。
现代人似乎已经忘了奥运会其实是一场仪式。大家把它当做是一个结果,一个全方位较量的舞台,这当然没错。我们热爱胜利,赞赏胜利,它令人心旷神怡,与有荣焉。运动员们苦练多年,也就是为了争夺冠军,而奖牌榜则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但除此之外,或者在此之上,奥运会还能带给我们普通人一些什么启示?奥林匹克精神是否通过观看就可以被触摸?
奥运会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解决方案”。在远古时期的某一时间点,人类曾遇到过一种两难,他们既想去开创一种高级文明,但又不愿丢掉自身的原始野性,于是体育运动诞生了。体育运动是这种新文明的隐喻,而奥运会则是这种文明的仪式。
奥林匹克精神,我将它定义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唯物主义”。看过比赛的我们都知道,它是唯物的、身体的、野性残酷的和现实的;同时它也是文化的、文明的、温情的和精神的,它的活力就在于这两者的激荡不休。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只会存在于17天中,刨去这17天,这四年还剩下1443天,这些日子才是我们的关键所在,也是奥运会的目的所在。作为一种仪式,奥运会是为了将这种“充满活力的文化唯物主义”浸润和扩散到这剩余的寻常日子中。而运动员则是为我们树立的标杆和榜样,什么榜样呢?修身实践的榜样,自我训练的榜样,自强不息的榜样和文明竞争的榜样。奥运会是一个开始和启示,而不是结果。
作为一个体育从业者,我特别佩服村上春树这位老哥,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他曾自述,他从1982年开始跑步,每天坚持10公里,持续跑了近23年(当然之后依旧还在跑)。这届奥运会期间,我又断断续续的读完了他在悉尼奥运会期间以记者身份写的奥运笔记。
书里记录他在奥运期间的所见所想,但每一天的记录里都会出现同样一件事,比如“今天早上跑了60分钟”。彼时,奥运比赛正如火如荼,但一个普通人却也可以在远处静静地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毕竟短暂,但好在,这种精神每天都会在。
□牛东平(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