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底捞提前变阵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扩张导致的业绩重压之下,海底捞的退休计划和接班人计划提前实施。公司创始人舒萍和施永宏退出董事会,多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经理人成功上位。
海底捞能否重续辉煌?答案的书写,只能交给张勇领导的年轻团队以及时间。
扩张苦果
海底捞正在饱尝扩张带来的苦果。
去年年初的疫情,让线下餐饮普遍遭遇重创,海底捞也不例外。然而,公司在收入大幅下降,业绩巨亏过9亿的情况下,仍逆势加快开店节奏,豪赌疫情缓解后的“报复性消费”。
去年全年,公司新开门店544家,其中绝大多数拓展于下半年,直接推动公司门店数量突破千家,达到1298家。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导致实力单薄的餐饮店批量倒闭,空出了大量优质铺面,经济实力强劲的连锁餐饮趁机大量抢占点位。
2020年,虽有疫情导致门店暂停营业的不利因素,但在门店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海底捞全年营收仍微增7.86%至286.14亿元。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断崖式下滑超过8成至3.09亿元。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06862.HK)继续加快扩张的步伐,期内净增门店近300家,达到1597家。
最新披露的上半年业绩显示,前6个月,公司营业收入翻倍增长至200.94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也仅有区区9600余万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门店数量的急剧增加,海底捞的整体运营效率正在骤然下滑。
过去,消费者对海底捞的印象是,在就餐时间内,海底捞的门店前面永远都是排队等待叫号的人群,这些,都变成了海底捞的翻台率。
如今,随着海底捞越开越多,等位已不再像过去那般困难。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已由上年同期的3.3降至3.0,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的翻台率甚至已跌破3。
我们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海底捞翻台率的下降,其实早已有了苗头。2017年和2018年,海底捞的翻台率突破5,达到顶峰,随即在2019年降至4.8,2020年进一步降至3.5。
随着翻台率和客单价的下滑,导致单店收入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同店平均日销售额比上年微降2.75%至8.48万元,而2018年和2019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为13.69万元和14.37万元。
在半年业绩报告中,海底捞坦言,经营结果未达到管理层的预期,反映出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调整和改善。
两个月前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公司创始人张勇也曾作出反思,承认自己去年下半年做出的门店扩张策略是错误的。并直言,作为海底捞的最大股东,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不抱有希望。
人事变阵
外部看到的是海底捞的业绩下降,但在创始人张勇看来,最重要的是内部管理问题,这一直是海底捞的短板。
今年上半年,公司变更组织构架,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为大、小区管理模式。
将现有门店按地域划分为5个大区,由大区经理统筹区域内的门店拓展、工程、选品、定价等工作。每个大区分设若干小区,由小区经理对区域内门店进行现场巡视、考核和辅导。
海底捞表示,希望通过组织构架的变革,精准识别每家门店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性的监督和辅导。
组织构架的变化引发公司重大人事震荡。
24日,公司宣布,非执行董事舒萍和执行董事施永宏辞职。舒、施二人与张勇一起,共同创立了海底捞,舒是张勇妻子。
与此同时,杨利娟、李朋、杨华等7人,被委任为新的执行董事,其中杨利娟获委任为副首席执行官。
新的执行董事,年龄都在40岁上下,大多是海底捞从基层培养出来的,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杨利娟从1997年起,就跟随张勇一起创业,是张勇挖来的首个服务员。海底捞上市后,杨利娟成为了“最牛服务员”,持有公司1.79亿股,身价超过50亿元。
施永宏与张勇相交于微时,他和妻子李海燕与张勇夫妇于1994年共同创立了海底捞。十年后,“霸道”的张勇,让妻子和施永宏夫妇相继“下岗回家”,自己独揽大权。并以原始出资价格“拿”走了施永宏夫妇所持海底捞18%股权,实现对公司的控股。
这次,再从公司核心岗位上离开,如不出意外,施永宏不会再有回归的可能性。
去年4月,张勇曾通过内部邮件宣布接班人计划,他自己将在10-15年内退休,公司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与领导人接班计划,除了施永宏、苟轶群和杨利娟,因为“他们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