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火烈鸟可不是一种鸟 它们有很多种类

时间:2021-09-02 10:45:29 |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火烈鸟又名红鹳、红鹤,是火烈鸟目(红鹳目)鸟类的统称。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部分亚热带地区。

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只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迁徙。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在白天时则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目的都在于避开猛禽类的袭击。迁徙中的火烈鸟每晚可以用50到60公里的时速飞行600公里。

是一种大型涉禽。脖子长,常弯曲成S型。通体长有洁白泛红的羽毛。红色并非火烈鸟本来的羽色,而是来自其摄食的浮游生物所含的甲壳素。火烈鸟的喙外型特别不同的是,上喙小于下喙。

大红鹳

Phoenicopterus roseus

大红鹳是体型最大的火烈鸟,平均高1.1-1.5米,重2-4公斤。纪录最大的雄鸟可以高达1.87米及重4.5公斤。

大红鹳的羽毛主要是粉红白色,翼底是红色的,主及次飞羽是黑色的。它们的喙端是黑色,脚是粉红色的。

大红鹳是最广泛分布的火烈鸟。分布在非洲、南亚(巴基斯坦及印度沿岸)及南欧(包括西班牙、萨丁尼亚岛、阿尔巴尼亚、土耳其、希腊、塞浦路斯、葡萄牙及法国)。

一些群落是短距离的候鸟,经常分布在北边地方。它们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邦鸟。

美洲红鹳

Phoenicopterus ruber

美洲红鹳,又名加勒比海红鹳,是一种大型的火烈鸟。

美洲红鹳在科隆群岛、哥伦比亚海岸、委内瑞拉及邻近的岛屿繁殖。它们也会在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巴哈马的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古巴及土克凯可群岛繁殖。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南部也有见到它们的踪影,但一般都是走失的。它们是唯一一种火烈鸟天然分布在北美洲。

美洲红鹳长1.2-1.4米,雄鹳重2.8公斤,雌鹳重2.2公斤。其羽毛大部份都是粉红色的,而大红鹳的则会较为淡色。翼底是红色的,主飞羽及次飞羽都是黑色的。

它们的喙呈粉红色及白色,尖端有点黑色,脚完全是粉红色。其叫声像鹅的鸣声。

美洲红鹳喜欢栖息在潟湖、潮泥滩及海岸和内陆湖泊的浅水区。它们于5月至8月会在泥丘上生一颗蛋,蛋呈白垩色。孵化期为28-32日。双亲在幼鹳6岁前都会负责哺育,幼鹳到了6岁就达至性成熟。估计它们的寿命可达40岁,是鸟类中最长寿的之一。

智利火烈鸟

Phoenicopterus chilensis

智利火烈鸟,是一种大型的火烈鸟,长110-130厘米。

羽毛比大红鹳更为粉红,但略逊于美洲红鹳,它们的脚呈灰色,但膝盖却是粉红色的,喙有较多的黑色。

智利火烈鸟只生活在没有鱼的湖里,这是因为智利火烈鸟的食谱狭窄,鱼类会与火烈鸟争夺食源(藻类和浮游生物)。

智利火烈鸟在南美洲由厄瓜多尔及秘鲁至智利及阿根廷及东至巴西的温带繁殖。它们也有被引入到德国及荷兰。

小红鹳

Phoenicopterus minor

小红鹳,又名小火烈鸟,是一种栖息在非洲及南亚的火烈鸟。是为数最多的,估计有达200万只。但它们也因数量减少及失去繁殖地而处于近危,有些也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影响。

小红鹳是最细小的火烈鸟,它们一般重2公斤,长90厘米,高1米,翼展1米。

小红鹳的羽毛大部份是粉红白色。它们与大红鹳最明显的分别是喙上有较多的黑色。单靠体型大小很难分辨,除非两者同在一处。

小红鹳主要吃螺旋藻,其中含有光合色素,令小红鹳呈粉红色。它们的喙很深,很适合滤食这类食物。它们也会吃虾。

在非洲,小红鹳主要在坦桑尼亚北部纳特龙湖繁殖。也会在亚洲西南部及南亚繁殖。

安第斯红鹳

Phoenicopterus andinus

安第斯红鹳,又名安第斯火烈鸟,是只分布在安地斯山脉的火烈鸟。它们分布在秘鲁南部、玻利维亚、智利北部及阿根廷西北部。

安第斯红鹳的羽毛是粉红白色的,它们是唯一一种火烈鸟拥有黄色的脚,其喙也是黄色。

安第斯红鹳会以特制的喙来滤食水中细小的食物。它们的下颌很深及窄,可以吃细小的食物如矽藻。

安第斯红鹳由于猎杀、繁殖时间长及缺乏繁殖地而面临灭绝的威胁。

秘鲁红鹳

Phoenicopterus jamesi

秘鲁红鹳,又名詹姆斯火烈鸟、蓬那红鹳。是南美洲的火烈鸟。它们在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及阿根廷的安地斯山脉高原繁殖。

秘鲁红鹳细小及纤小,只有约1米高。它们主要呈淡粉红色,在颈部及背部有鲜艳的深红色斑纹。

站立时可以见到它们的双翼上有一些黑色。眼睛周围有鲜红色的皮肤。脚呈砖红色,而喙呈鲜黄色,末端黑色。雏鸟是呈灰色的。

本文转自动物世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