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爷爷,我来了!我替您来看战友了!”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9月2日上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内,一切准备就绪,只等载有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归来。
记者区内,一位身着军装的女生格外显眼。这位女生叫陈怡,曾经是一名军人,如今是一位退役军人工作者,今天这场迎回交接仪式,对她来说意义颇深。
1952、1982、2014
1952、1982、2014,三个看似普通的数字,却影响了陈怡一家三代人。
1952年,陈怡的爷爷陈顺贵从四川入朝参战。接到任务时,这位年轻的士兵甚至来不及去后勤部门领御寒衣物,就跟着大部队头也不回地走了。那一年,陈顺贵只有17岁。
陈顺贵着志愿军军装佩戴军功章的照片1982年,陈怡的父亲陈杰参军。陈顺贵问儿子,“打仗,你怕不?”陈杰反问父亲:“你不怕,我为什么怕?”
201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陈怡做了一个决定——要像父亲和爷爷一样,进部队历练一番。父亲陈杰心里高兴,但又担心女儿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就把陈怡拉到操场,“先跑个3公里看看”。
没想到,陈怡跑完3公里只用了不到20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能做30多个。“这丫头,肯定偷偷练过!”陈杰骄傲地说。
入伍时,爷爷陈顺贵嘱咐陈怡:“进了部队,要提升素质,保家卫国。”
父亲同他开玩笑,“您那时候说保家卫国,现在还是保家卫国?”
老爷子立刻变了脸色,非常严肃地说到:“保家卫国,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
陈顺贵的纪念章和陈怡的“优秀学员”奖章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第一批跳伞进入震中的部队,就是陈顺贵生前服役的开封某空降兵部队。
陈杰曾经服役过的原广东军区陆军某团,在边境作战时第一个把红旗插上敌方城楼。
出于保密原因,陈怡曾服役的部队不能被公开相关信息,但听说那儿被称作“首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句话爷爷记了一生
战场上的一句话,陈顺贵直到临终前都记得。“一个山东兵,长得高高大大。每次遇到危险,都对我说:‘你往边上去,注意隐蔽’!”
陈怡说,自己小时候总是听老爷子念叨这话,但不知道啥意思。后来才知道,没有这句话,爷爷的命可能就留在朝鲜了。
陈顺贵与战友合影
朝鲜战场上,四川兵的确有点“另类”。根据陈怡的回忆,陈顺贵总说自己“比枪高不了多少”,再加上普通话不好,和战友交流有时都有困难。战友们也总是逗他:“什么?有事你大点声说,再大点声!”
那时,连长安排陈顺贵担负运送伤员的工作,每当他抬着伤员经过战友身边,那个长得高高大大的山东兵总少不了大声呵斥他,“你往边上去,注意隐蔽!”
没有亲手埋葬那个山东兵,成了陈顺贵最大的遗憾。
不是不想,当时陈顺贵半个身子已经冲出战壕,但连长一把将他薅回来“想死啊”!话音未落,一颗炮弹落下来,把山东兵的尸体炸个粉碎。
陈顺贵身着飞行服
回国后,陈顺贵一直在寻找那个山东兵的亲属。他跑了好多个地方,也在战友群里多番询问,但都遗憾无果。
“把希望留给我,把绝望留给他们自己。”陈怡说,爷爷讲起当年的事情,总是会说这句话。“爷爷生命的最后,说的都是想见那群战友。”
这一天终于来了
2021年9月2日早上6时40分。阳光从云层中穿出,在沈阳市辽宁大厦,一夜未眠的陈怡穿上军装,准备乘车前往指定地点。
上午9时40分,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记者区内,陈怡拿着爷爷的照片,焦急地等待着英雄归来。
中午11时26分。载着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飞机落地的那一刻,陈怡举起右手,挺起胸膛,敬了一个军礼。
“爷爷,我来了!我替您来看战友了!”
这一刻,我们看到的是英雄血脉的传承。
陈怡发自内心地感谢所有帮她实现爷爷遗愿的人,让她有幸来到沈阳,亲眼见证和爷爷一起战斗过的英雄们重归故土。
陈怡军装照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外,很多市民自发前来迎接英雄回家。也有像陈怡一样,拿着亲人照片前来的人,他们也想让自己的亲人“看看”这些战友们,“你们记挂的人,今天回家了!”
陈怡爷爷的遗愿终究会实现。因为,想要迎回烈士的心,无论陈怡还是这些沈阳市民,乃至14亿中国人,都是一样的。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等待他们回家!
作者: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