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连蒙带骗强塞!互联网保险水忒深,整治后仍有“顽疾”

时间:2021-09-07 09:48:07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首月1元”“免费赠险”……北京银保监局日前印发《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叫停存在这些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保险公司陆续做出调整的同时,仍有部分平台“顽疾”未除。

乱象:领取停车券却被诱导投保

“扫码注册共享单车,结果跳转投保页面”“原以为是抽奖,没想到成投保”“本来要用口罩机,输入信息后却被告知投保成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互联网保险的投诉数量惊人。仅以“诱导投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便多达500多条。

免费赠险下面已默认勾选。免费赠险下面已默认勾选。

从投诉内容来看,其中有不少是在使用手机进行扫码等操作时被带入百万医疗险的投保页面,进而以“首月1元”,甚至“免费领取”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在其不知情或未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完成投保,且被绑定自动扣款功能,每月从账上划走远高于宣传中的保费。

据了解,北京银保监局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目前市场上包含“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送保障”“手机抽奖”等内容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较为普遍,相关广告标识不清晰不显著,且往往与共享单车、充电宝等消费场景紧密结合,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消费者的注意力“盲区”进行引流,同时部分消费者由于对保险产品了解不充分,未认真阅读产品条款,易引发消费投诉纠纷。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京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令人欣慰的是,整治的确很快见到一定成效。记者看到,先后有多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宣传时不再以首月低价为噱头,而是将此前表述里的“首月X元”调整为“每月X元”。然而,也有平台仍然存在诱导投保的套路。

记者打开一款停车小程序,首页自动弹出“停车券3元免费领取”的醒目提示语。点击后,却看到即将打开的是“腾讯微保”小程序。

退回首页,页面上方又出现“2元停车券”“限时大放送”等宣传内容。再次点击,发现“领百万保障送停车直减券”的标题下,打出“免费领100万交通意外保障”和“2元立减金”的广告。除了填写姓名和手机号外,页面还提示需要填写身份证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尚未填写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下方一行灰色小字“本人同意领取免费险并阅读活动规则和用户协议”前已被默认勾选完毕。

套路:健康告知在不知情下已被确认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免费赠险”依旧普遍。在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宣传页面中,特意开辟免费专区,提供“周周领”重大疾病保险、宠物医疗险、女性专属疾病保险、航空意外险、儿童预防接种意外伤害保险、交通工具意外险等多份“福利”供免费领取。

记者选择第一份“福利”,页面弹出“您已进入投保流程:请仔细阅读免责条款、投保须知等信息,为维护您的合法权益,您的操作轨迹将被记录。”确认后,页面显示可以免费领取累计最高68000元重疾保障金。

最下方一行不起眼的小字称“产品介绍页面仅供参考,具体责任描述以保险合同为准。”然而,保险合同内容并未呈现,也没有提供可供查看或确认的机会。

仅填写被保险人姓名和身份证号后,记者便被告知“领取成功”,并说明保单和理赔信息的查看入口。同时,微信公众号也发来“投保成功通知”的消息。

打开电子保单,记者看到,保险合同中的健康告知一栏显示,“投保人应在对所有被保险人健康,职业,历史投保记录等以下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承诺完全知晓所有被保险人以下情况。”

在此后列出的多项疾病或罹患症状体征后,赫然写着“对于上述投保时的告知询问,投保人均选择‘否’。本保险合同根据投保人的投保申请和已确认的上述健康告知内容,经本公司同意并签发。如果有任何未如实告知,本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而事实上,记者在此前并没有经过任何告知或确认环节。如此关键的一步,竟然由保险公司直接默默代替投保人完成。

记者又尝试选择宠物医疗险,发现除了本人姓名和身份证号外,还需要填写宠物种类、昵称、出生日期、性别、是否绝育等信息,并上传宠物正脸照和全身照。不过,这里的审核并不严格。记者随意上传两张宠物照片后,便顺利提交,之后被告知“领取成功”。与第一份“福利”类似,这份保险在投保前也未告知具体合同内容,而是在投保后,方可查看电子保单。

从保单的特别约定来看,这份保险限制颇多。例如,每次事故赔偿限额设定在200元,意味着大量治疗项目将被排除在外。此外,皮肤病外用药以及耳部眼部鼻腔口腔的外用药产生的费用也不予赔偿。而点击“升级”,页面则切换至一款热销的百万医疗险。

提醒:过度营销无异于饮鸩止渴

“类似于‘首月1元’‘免费赠险’的营销手段被诟病已久,互联网保险不断将其植入各种新生事物,比如需要扫码使用的共享产品、购物网站的抽奖活动、短视频平台等。”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谈到,这种过度营销、误导消费、强制搭售等操作无异于饮鸩止渴,看似会在短期内增加销售业绩,实际不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损害行业的公信力,让消费者对保险产生不信任感或排斥抵触情绪。

“从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百万医疗险的出现本身是有其意义和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社保报销基础上的一个补充。但相比起财产险来说,健康险因为涉及医学,往往更加复杂,也就需要销售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做好健康管理,让更多人客观全面认识保险的内容和特点,而非通过套路连蒙带骗强塞给对方。”朱铭来认为,针对“百万医疗险”这样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应当明确“连续投保”不意味着保证续保。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在销售过程中向投保人阐明产品属性,提示可能面临的风险。

“百万医疗险通常在健康告知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和限制,患有三高等慢性病的群体未必符合投保条件。如果投保人未充分了解相关条款,可能会在后期理赔过程中遇到问题。”朱铭来还表示,由于多数短期健康险产品设置了1万元免赔额,如果是小病的话,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需要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而如果罹患大病或者慢性病,第二年起又会因既往症不能再获得赔付。

“从管理角度来说,我们既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又要加强引导和监管,开展常态化的网络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当营销宣传广告。”朱铭来提醒,消费者进行手机操作时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的地方多加防范。在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应当全面仔细了解保险产品的相关条款,点击或确认前要格外谨慎,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