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5亿人听力受损,这些“伤耳”习惯劝你真要早点改
原创 腾讯医典
如果你是上世纪80、90年代生人,就算你不是音乐爱好者,你肯定也听过这首《光辉岁月》。
这首歌发行于1991年,一时风靡大街小巷。在当时被誉为“Solo大神”的吉他手黄贯中,近几年却有人这样说他:
是他不够努力,疏于练习?是手指技巧退化了?都不是。
背后有一个心酸的原因:他听不见了。
黄贯中在2012年初第一次向媒体透露他的听力问题,他的音乐创作也停留在了2012年前后。
(来源:黄贯中微博截图)
但是,他也在某次接受电话访问时表示自己没有失聪,“只是某些音频听不到,听电话、聊天等日常生活完全没影响”。
他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听不见”?有办法治好吗?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其实,黄贯中的情况绝对不是个例,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很多“听不见”的人。
2021年3月,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有听力损失,其中4.3亿人有中度或以上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可能会有超过7亿人需要康复服务[1]。
我国的数据也不容乐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听力残疾患者已达到2780万,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残疾患者740万。
这么严重的听力损失情况,和现代人很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以往我们认为噪音污染、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抗肿瘤药物、耳部疾病等,是造成听力受损的重要原因。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慢性的中高频听力损伤,很难被及时发现和重视。
我们平时说话进行言语交流的频率大约是500~2000Hz,正常说话的声音响度大约在40~50分贝。
如果这部分频率的听力损失没有超过40~50分贝,或者双侧耳听力同程度缓慢下降,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很难发现自己的听力有下降。但实际上,我们在高频听力上很可能已经出现了问题。
你可能想说,听不清就听不清呗,也不至于有太多不方便吧。
错!中高频听力损失,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就是听声音时损失信息。
我们听到的声音,不是单纯的某个频率,而是很多频率的混杂声音,好像一张复杂的拼图,因此如果中高频听力受损,拼图缺失了部分的信息,虽然能理解大致的意思,但是会觉得世界朦朦胧胧,听不真切。
所以,很多中高频听力损失的患者,即便能安静状况下无障碍交流,一旦处于餐厅、广场、商场、会议等嘈杂环境下,由于背景噪声增加及声音信息的增多,也会变得云里雾里,听不清楚周围的声音。
其次,是被耳鸣的情况困扰。
很多中高频听力损失的患者都伴有耳鸣,而且大多是从高频的耳鸣开始[6]。部分患者甚至觉得听力损失对自己影响不大,耳鸣才是最困扰自己的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听音乐失真。
相比于日常说话交流的声音频率大部分集中在500到2000Hz,音乐中的频率会更加丰富,这也是音乐如此美妙的原因。
但中高频听力受损的患者,在听音乐时却会因为不能完整听到这些丰富的声音而丧失了音乐的乐趣。
如果中高频听力损失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则可能需要佩戴助听器,通过助听器把相应频率的声音进行放大,补充到我们能听到的响度,从而能听清声音。
如果听力损失非常严重,有可能通不过部分体检,从而丧失考取驾照、应聘工作等的机会。
首先:如果自己觉得听不清了,需要及时就诊。
如果是急性、近期短时间内接触噪声导致的听力下降(“暂时性听力下降”),经过积极治疗是有可能恢复的。
那慢性的听力损伤怎么判断呢?
方法一:自己在家判断
我们可以使用手机、电脑搜索和播放一些比较高频的声音,很多手机App也有相应的听力测试的软件可供你选择。
你可以用耳机在左右两个耳朵分别倾听,如果发现左右两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说明有一个耳朵的听力有损伤。
但是,因为设备和环境的限制,这样的测试仅供参考,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你的听力情况。
还可以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长期用同一侧耳朵接听电话的习惯。如果有,这可能是因为你的另一个耳朵听不清,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接听习惯。
方法二:医院专科检查
去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测听仪器确定你听力损失的程度。
(“听力图”示例)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医生怀疑你可能存在其他导致听力下降的问题,可能会做一些更深入的听力及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听神经病、听神经瘤等特殊疾病。
好消息是,许多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是可以预防的。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儿童听力损失的60%是由可预防的原因造成的[1]。
所以,想保护听力,最好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你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做起:
1、首先:避免暴露于强大的噪声环境
人们正常交谈、空调运行的声音(60分贝及以下),一般不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洗碗机、洗衣机的轰鸣声、公交车、地铁的运行声(60分贝到85分贝之间),就会让人烦躁,但总体来说不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伤。
但摩托车、酒吧夜总会、割草机等大于90分贝的声音,不仅很有可能造成听力损失,且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造成的听力损失越大。
而且,每个人对噪声敏感性的差异很大[7]。如果发现自己是对噪声敏感的个体,比如,对于某些特定声音,容易引起耳痛不适,或者情绪容易烦躁不安,更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噪声和从事噪音环境相关的工作。
2、使用听力防护装置
在一些不得不接触噪声的情况下,例如乘车通勤、使用机械等,可以使用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也可以使用降噪防护耳罩隔绝噪音,从而保护听力。而正确佩戴个人听力防护装置是能很好的保护听力的[3,4]。
3、合理使用耳机
不论你是因为爱听音乐还是工作原因,用耳机的原则是:能用外放尽量外放。
对于不能外放的情况,可以优先选择头戴式耳机,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入耳式耳塞。
音量不可太大,一般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听60分钟左右,就让耳朵休息一下。
避免在吵闹环境中使用耳机,此时会不自觉调高耳机音量,增加噪音暴露的风险。
除此之外,听力下降和耳鸣,往往是身体为我们敲响的警钟,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控制好“三高”,也能保护好脆弱的耳蜗。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orld-report-on-hearing
[2].Sliwinska-Kowalska M, Davis A.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Noise Health. 2012 Nov-Dec;14(61):274-80.
[3].Chen KH, Su SB, Chen KT. An overview of 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among workers: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020 Oct 31;25(1):65.
[4].Chen Y, Zhang M, Qiu W, Sun X, Wang X, Dong Y, Chen Z, Hu W.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among worker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ina: A pilot study. J Occup Health. 2019 Sep;61(5):387-397.
[5].Sha SH, Schacht J. Emerging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gainst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17 Jan;26(1):85-96.
[6].徐飘,黄志勇,杨静雅,张珊珊,林琼萍,田广永.超高频听阈在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0,18(5):880-885.
[7].Stucken EZ, Hong RS.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an occupational medicine perspective.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4 Oct;22(5):3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