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未知和悬念为何总让我们念念不忘欲罢不能?

时间:2021-09-17 09:46:20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未知和悬念为何总让我们念念不忘欲罢不能?

1926年的一篇报纸文章,内容与搜寻新近失踪的英国犯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有关。她的神秘消失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图片来源: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在1926年的一个冬夜里,一个名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年轻女子在哄女儿入睡后告诉仆人,她要开车出去一阵子,然后就失踪了。第二天,她的车在悬崖边被发现,前轮已经骑在了断壁的边缘。这件事一时间成了一桩悬案:它是一场意外吗?抑或是自杀?说不定还可能是谋杀?约拿·莱勒(Jonah Lehrer)的新书带着这一出自知名作家往事(当时过了一个多星期又有人发现她还活着)的有趣悬念而来,这样的谋篇布局也显然令他想要回答的问题变得更具戏剧性:为什么奥秘(mystery)会产生这种使人抓挠不止的“精神性瘙痒”?

有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当然会被未知的事物吊足胃口,这不过是一桩根植于人类本性的常识性真理而已,几乎没有什么进一步探究的价值。但莱勒的《奥秘:诱惑,策略,解答》(Mystery: A Seduction, a Strategy, a Solution)超越了这种表面性,深入考察了我们对于奥秘之事的反应有何更深刻的心理学与科学基础。为完成这一任务,他广泛涉猎,探索了文学、电影、音乐、体育与赌博等领域,而这些还只是他兴趣点里的很小一部分。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它要求细心而彻底的研究——莱勒的“前科”则让这一要求显得更加关键。之前他有两本书曾被下架,因为被人发现存在用旧材料炒冷饭、抄袭、杜撰名人名言以及选择性呈现事实等问题。他在上一本讨论爱情的书一开篇就承认了这些过错。而《奥秘》长达14页的注释似乎表明,莱勒这次在调研和事实核查方面下足了功夫。

莱勒以一段有关“奥秘之盒“的讨论开篇,透过隐藏一些关键信息来搅动读者的好奇心。埃德加·爱伦·坡就非常擅长运用这一技巧,其侦探小说开山之作、短篇故事《莫格街凶杀案》便是典型。坡意识到,读者感兴趣的对象其实不是凶杀案本身,而是“究竟谁是凶手”这样的谜题。真正抓住我们注意力的,乃是刻意被隐瞒的信息。莱勒还提到了电影《大白鲨》,在剧情进行到80分钟之前,大白鲨的全貌是一直没有向观众呈现的。尽管这种延迟部分是因为用来拍戏的机器鱼存在一些机械技术上的不足,但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有意利用了这一功能缺陷,他认识到:我们无法看见的东西才是最恐怖的。

《奥秘·:诱惑,策略,解答》

营造奥秘的另一方法在于颠覆我们的预期。莱勒提出,复杂难解或者第一时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艺术、文学或广告,其趣味性更强,广为流传的可能性也更大。尤其值得一读的,是他讨论20世纪50年代的大众甲壳虫汽车广告及其简洁标题的部分:“柠檬。”这种看到标题后的困惑,以及对于一家汽车厂商为什么要在广告里把自己的产品说成是不值钱的东西感到不解的心态,恰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一广告文案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没有翻页。他们沉浸在了奥秘当中,进而更加仔细地阅读广告的内容,其中强调了大众的严格标准,并向顾客承诺他们绝不会负担不起一只柠檬。

任何一个英语老师或者莎士比亚的粉丝,都将对莱勒有关哈姆雷特这个角色之不可理喻性(inexplicability)的讨论产生兴趣。如果我们的所知已经大于未知,那我们就根本不会被这个喜怒无常的丹麦人吸引。《黑道家族》的主角托尼·瑟普拉诺(Tony Soprano)也是一样。说到底,谁能想到这个匪徒同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和需要接受治疗的病人?令我们沉迷其中的,正是这些角色身上的含混不清之处。

至于《奥秘》一书里最引人入胜之处究竟何在,则要看读者各自的兴趣点,坦白讲,这本书更适合略读和跳读。我自己对有关文学和娱乐的讨论最感兴趣,对体育和赌博则只是匆匆浏览。不过肯定会有体育迷喜欢莱勒对于棒球规则的改革如何在可预测性已经变得过强的比赛里增添神秘性的考察,而赌徒则会关注老虎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愈发具备让人们欲罢不能的“诱人神秘感”。

莱勒还谈到了教育问题,但他此处的论证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他本来想要表明的是,如果我们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承担起责任,自己探索自己需要学些什么,主动发现问题并为了求知而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那学生就能在学术上大有收获——从本质上讲,这就是用主动拥抱奥秘来取代填鸭式的信息灌输。他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讨论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系统Noble Network,该机构以善于培养表现优异的学生而著称。莱勒主张,这些学校以往因管教手段存在争议而广受批评,但这些批评其实都站不住脚,理由在于Noble Network曾被布罗德基金会提名为全美最佳特许学校系统——而这家基金会又是特许学校的主要资助者。莱勒没有提及的是,Noble Network的创始人迈克尔·米尔奇(Michael Milkie)最近因多次“对校友有不当举动”而引咎辞职,以及该系统负责人在上一学年于虚拟礼堂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就以往伤害黑人学生的行为——其中包括一些惩罚性的管教政策——而致歉这件事。将区区一家特许学校系统当作发掘教育潜能的模范,对其它学校则不予参考,这种做法多少是成问题的。

莱勒考察了奥秘的力量在创造性实践中的表现。新派恐怖电影《女巫布莱尔》背后即有着对更强的神秘感的欲求。根据莱勒的回顾,1990年代初,佛罗里达大学电影学院的某个学生向朋友抱怨称,恐怖电影再也没有那种让人胆战心惊的感觉了。它们的血腥和残暴程度固然达到了新高,但也变得过于可预期了。学生们就此决定,要拍一部能凸显恐怖的现实与悬念的电影:他们借助于纪录片风格、以手提摄影机跳跃式地拍下各种场景以及即兴的对白,营造出一种“有真实感的虚构”。故事情节的神秘性使得观众始终处在猜测和被吓到的状态中。“这部电影一炮走红,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将近2.5亿美元的票房,”年轻的电影制片人们起初投入的资金仅有2.5万美元,“这使它成为了有史以来利润率最高的电影之一,”莱勒写道。

莱勒的每一个故事单独拿出来看都很有意思,但在全书收尾之际,它们却未必能融合为一个连贯的论证。这就有点像用一盘什锦开胃小菜充当整桌晚饭——吃起来口感倒都不坏,但实在难称一顿丰盛的大餐。

(作者Melanie McCabe系作家,现居弗吉尼亚州瀑布教堂市,她最新的著作是《他的另一种生活:探索我的父亲,他的首任妻子,以及田纳西·威廉斯》 )

(翻译:林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