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只募集失败! 来源:中国基金报
基金发行失败停不下来,本月已有4只基金宣告募集失败。
继华泰保兴、新沃、大成基金后,中融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也宣告发行失败,9月份发行失败基金数量增至4只。今年新发基金募集失败的数量扩容至23只。
虽然自2019年以来,发行失败基金数量呈攀升势头,但发行失败基金在新基金数量中的占比,却在不断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像此前的基金清盘一样,未来基金发行失败也将日趋常态化。
又一只基金发行失败
近8成募资三个月未成立
9月18日,中融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准予注册募集,截至2021年9月10日基金募集结束,基金未能满足该只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本基金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的募集失败,让今年新发基金募集失败的数量扩容至23只,逼近2020年创下的25只的历史第二高位。考虑到临近今年收官还有3个多月,今年发行失败基金数量突破历史第二高,甚至挑战2018年熊市中创下的33只的纪录,都存在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于今年6月11日开始发行,截至9月10日认购截止,募集期限满三个月未能成立,故宣告募集失败。在今年募集失败的23只基金中,有18只为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规模不低于2个亿且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的基金备案条件,这类基金数量占比近8成,成为基金募集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如果募集期限届满,未满足基金备案条件,一般而言对募集资金将作出如下处理:一是基金管理人以固有财产承担因募集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和费用;二是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后30日内返还投资者已缴纳的款项,并加计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三是基金募集失败,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及销售机构不得请求报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销售机构为基金募集支付之一切费用应由各方各自承担。
从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类型看,截至9月19日,权益类基金仍然是发行失败基金的主力。23只募集失败基金中,14只为权益类基金,债券型基金数量也达到9只,上述基金中6只为偏债混合或二级债基等“固收+”产品。
“自今年春节后股市调整以来,A股一直处于结构性行情突出、市场轮动较快的震荡期,基金大跌屡屡冲上热搜,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认购热情也快速降温”。北京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基金赚钱效应的冷却,是新基金发行热度降温的重要原因。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也表示,基金缺乏赚钱效应,基金投资者整体参与投资的风险偏好相对谨慎,这是大的市场的背景。但也要看到,部分基金公司在同样市场环境下,成功发行了80亿元的爆款产品,发行失败的基金多数还是集中在中小基金公司,与公司自身品牌、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基金的销售渠道等都有密切关系。
在该公司看来,具有历史验证的长期较好业绩,具备较好回撤控制能力,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长期赚钱效应的基金,是市场的稀缺资源,这类基金的发行都会受到资金的青睐。而缺乏业绩优势,没有特色的同质化产品,更容易被渠道和投资者冷遇,导致基金发行的失败。
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今年发行失败的23只基金中,有3只产品属于华泰保兴基金,中金基金、九泰基金、中融基金等旗下也各有2只产品募集失败。
发行失败基金在新基金占比1.75%
仍处于合理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自2017年4月末首只募集失败基金嘉合睿金定期开放公告发行失败的四年以来,已经累计有109只新基金发行失败。
虽然自2019年以来,发行失败基金数量呈现攀升势头,但从发行失败基金在新基金数量中的占比看,却是下降的势头。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9日,今年以来新发基金数量为1316只,23只募集失败基金占比为1.75%。这一数据比2019年的1.98%、2020年的1.79%占比都要低。
“像此前基金清盘一样,未来基金发行失败将日趋常态化。”华南一位公募高管认为,这种现象是正常现象,现在公募基金管理人130多家,每年新发基金破1000只,同档期发行的基金数量达到几十只,出现一部分基金发行失败也属于正常现象。
“随着新发基金数量的大爆发,预计新基金中一定比例的发行失败将常态化。”上述北京公募市场部人士也称,近三年以来,新基金每年发行数量都超过了1000只,部分基金同质化、同档期发行的现象比较多见,这将会导致部分缺乏渠道优势,缺乏品牌和历史业绩,或缺乏亮点的新基金,在多只基金同台竞技中被边缘化,未来这种发行失败的现象将更为常态化。
另外,基金发行失败的数量与基础市场表现也密切相关。比如,2018年的熊市中,当年发行失败基金数量33只,仍然保持历年最高的记录。当年新发基金数量771只,发行失败基金的占比高达4.28%,也创下历年最高的比例。
而随着2019年-2020年股市行情的快速回暖,当年发行失败的基金数量都明显减少,在新发基金中的占比也明显回落。2021年春节后的股市调整,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数量也出现了较快增长,并在今年四月份出现单月6只基金募集失败的现象,达到了2018年8月-9月份的股市熊市环境中的水平。
上述华南公募高管表示,基础市场的震荡是基金发行失败的主因,投资者整体对后市的赚钱效应不再乐观,投资者的预期自然会回落。
不过,这位高管还表示,在2017年首只基金发行失败时,市场关注度非常高,引发了各家公司对中小公司运作艰难的讨论。比如渠道没有给很多中小公司纳入“白名单”,基金公司内部缺乏优秀基金经理,留不住优秀人才,公司“迷你”基金较多等。现在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只新基金发行失败,基金公司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已经非常显著。
“未来新发基金募集失败,将可能像基金清盘一样趋于常态化,这也是基金产品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在发挥作用。那些真正具备长期赚钱效应,具备特色化的产品还会受到市场的追捧;而那些历史业绩不佳,也较为同质化的基金,将可能被市场冷落。”这位高管称。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
(编辑:叶映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