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边防巡逻路:兴边富民固防
新华社沈阳10月16日电题:边防巡逻路:兴边富民固防
新华社记者张瑞杰、郭明芝
在拉古哨村,对村民们来说,“船生”这个词汇并不陌生。
村里有个叫老古砬子的地方住着70来户人家,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出行非常艰难——山路3小时、水路1小时。祖祖辈辈过下来,每隔几年都有孩子出生在前往医院的船上,父母为他们取名“船生”。
20世纪80年代,村民李彦为了心爱的姑娘搬到老古砬子,从此跟生活在这里的其他人一样,靠打鱼维持生计。“这些年,山上陆续有人搬出村子。比如一户柳姓人家,由于家中有人常年生病,出去看病实在太难了,只得举家搬迁。这里的年轻人也大都选择走出村子,另谋生路。”李彦说。
“山上虽有大片空地,但没人愿意去种。交通过于闭塞,东西卖不出去。”曾任拉古哨村村委会主任多年的王圣铭说起当时的情况就连连摇头。但自从一条10多公里的硬化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老古砬子村民的生活才发生了大变化。这条路是边防巡逻路,也成为兴边富民路。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位于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的拉古哨村,看到村民在路边卖水果。在大型综合运输站里,大批水果上秤、装箱后,运往全国各地。
“这是条巡逻路,但说句实在话,我们老百姓用得更多。修路后,从山上下来开车只需20分钟。”王圣铭笑着说。现在住在老古砬子的村民家家户户种起了白桃,河口秋白桃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牌,走出丹东,走向全国。单李彦一家,就种了1000多棵桃树,年收入最高能达40万元。现在老古砬子的村民基本上都买了小汽车,年轻人也回归家乡。
路通了,经济“活”了,老百姓富了。因此,边防巡逻路,也经常被当地群众称为“小康路”“致富路”。
走进云南勐腊县卡咪村,坐落在坝子间的一栋栋红砖吊脚楼映入眼帘,耳边不时传来汽车鸣笛声……卡咪村曾经是勐腊县最贫困的村寨之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今这里早已焕然一新。
“村庄位置偏远,想要在家乡做点事情很难。近年来边防巡逻路修到村口,进出方便了很多。”长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张建如今也回乡发展,不仅种植经济作物,还建起了茶叶初制所。
曾几何时,广西边境的很多偏远村落只有土路通往乡镇。边民们为了运出农产品,在土路上牛拉马驮,甚至肩挑背扛,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边防交通建设事关边民脱贫致富,直接影响部队守边固防任务的顺利完成。近年来,广西在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民用需要,一条条柏油路、水泥路延伸到边陲的崇山峻岭中,既打通了稳边富民的“融合路”,也让边防战备执勤和巡逻驶入“快车道”。
一大批边境偏远地段和沿海岛屿修建的执勤道路、码头等设施,解决了群众长期面临的出行难问题,为沿边沿海地区脱贫和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边民富,则边疆稳、边防固。边疆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也筑牢了边疆防线,形成“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