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科幻IP的培育与建立任重道远
“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幻梦,太阳死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广漠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航程。”这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流浪地球》小说的结局,国产现象级科幻电影电影《流浪地球》就是根据这个科幻故事改编而成。
2019年春节,电影《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最终收获46亿的超高票房,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也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科幻电影IP。两年过去,10月13日在无数粉丝的期待中《流浪地球2》正式开机。中国科幻产业在这两年内快速发展,“科幻+”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但是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IP还没有迎来后继者。如何建立和培育中国自己的科幻IP,成为整个科幻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流浪地球”IP是怎么成功的?
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之前,中国人在大银幕看到的科幻大片基本都来自欧美国家,比如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科幻电影《阿凡达》《星际穿越》《盗梦空间》《机器人总动员》《黑客帝国》等。直到《流浪地球》出现,国外科幻IP“一统江湖”的局面才被打破,国人才真正关注到国产科幻电影这类题材,中国的科幻产业也随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么《流浪地球》作为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史诗巨作又是如何成功的呢?
内容是IP的灵魂,没有内容IP就没有生命力。《流浪地球》的成功关键在于其讲故事的能力。《流浪地球》电影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其主要故事讲的是:“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的家园。”
此类灾难冒险类科幻故事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以往的外国科幻电影中经常看到。《流浪地球》虽然与欧美科幻电影同属于科幻题材,但是《流浪地球》在情感表达上沿用中国人喜欢的叙事方式,在传递情感和价值上紧紧抓住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保留中国特色,这是最终能赢得观众认可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填补了中国电影市场科幻题材长期缺失的空白,大大满足了市场观众的消费期待。《流浪地球》在没有超级明星大咖加盟的情况下最终收获46亿的票房,主要靠的是电影故事,当然也是作为国产首部科幻题材满足了大批科幻迷的消费需求,毕竟市场上国内科幻电影资源极其稀少。
科幻电影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内容创作和电影制作技术、故事创意等方面,中国与它们相比确实有不少差距。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科幻电影制作技术上现在的中国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看过《流浪地球》的观众对电影特效、故事创意的评价都很高,这也是《流浪地球》被大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如何建立和培育中国自己的科幻IP?
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上映,至今过去快要三年了,在政府引导和科技赋能下,中国的科幻产业已呈现出“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旅游”“科幻+科技”“科幻+科普”等创新业态。然而,《流浪地球》之后,再也没有一部爆款科幻电影出来,这是摆在中国科幻产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建立和培育中国自己的科幻IP。
中国的科幻产业基本遵从了从1.0文学和想象力消费到2.0影视和视听消费阶段,再到3.0高科技和沉浸式体验消费的发展规律。但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相较于欧美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科幻产业发展的源头是科幻内容的创作,中国的科幻作家目前还十分稀缺,科幻小说和故事也非常匮乏,这成为制约中国科幻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大掣肘。
距离《流浪地球》上映快要三年了,仍然没有后继者出现,等来的还是《流浪地球2》,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科幻内容创作比较匮乏的事实。因此,中国科幻产业要持续发展就要有源源不断的科幻小说被创作,需要培育更更多的科幻作家,需要更多优秀的科幻编剧,从源头上深耕内容为中国科幻产业的长线发展蓄力。
电影是让科幻在中国从小众文化完成“破圈”的一把利器。科幻电影的制作周期长、投资成本大、制作技术要求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在市场上很少看到国产科幻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地球之外的事,加上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中国科幻电影拥有的市场不断扩大,为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因此,科幻电影不仅仅是大投资的文化“重工业”,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需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降低试错成本、填补市场空白,让各种量级的科幻电影并行发展,才能培养起中国观众对这一类型片的观影期待,进一步探索如何在科幻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
此外,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国观众缺少被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的培育,对科幻题材、科幻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无论是打造科幻电影还是发展科幻产业,首先要对潜在观众进行培育,培养他们对科幻内容的兴趣,逐步通过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或者高科技沉浸式体验产品让更多人对科幻感兴趣,从而为科幻产业的发展积累群众基础。
科幻电影的打造,除了要有过硬的科幻内容做支撑,要有超前的电影制作技术做保障,还要有好的科幻导演和科幻电影制作团队去建构。比如,《流浪地球》的成功跟导演郭帆个人也有很大的关系。《流浪地球》上映距今快要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时间内没有较好的科幻电影问世,甚至较差的科幻电影也没有产出,《流浪地球》建立的标杆,似乎让很多制片公司和导演都不敢轻易触碰科幻电影领域,而除《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外,我们很难找到国内还有哪些优秀的科幻电影导演。这也是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中国科幻电影虽然起步晚,但是《流浪地球》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希望。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同类电影题材制作的成熟经验,尤其是技术经验,但最终还是要像《流浪地球》那样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独特道路。
欧美的科幻大片注重的是场景特效,内容叙事上相对较弱。未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要在内容上深挖,挖掘包括历史积累和现代科技成就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中国科幻电影的文化内涵,场景特效和内容叙事要同时兼顾,才能真正满足中国观众的科幻电影消费需求。另外,近年来中国在航天科技、太空探索技术方面发展飞快,中国科幻内容创作者可以此为灵感,通过发展创造力,创作更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故事。
正如《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所说:“科幻元年不是一部电影出现的结果,要有一部又一部科幻片的出现并且确立这个原型,科幻元年才有意义。”《流浪地球》之后,中国需要更多的优质科幻电影为中国科幻产业的未来“接棒”。让我们一起期待《流浪地球》的后继者们能早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