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海南省人社领域包容免罚清单政策解读来了

时间:2021-10-28 20:45:52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海南省人社领域包容免罚清单政策解读来了 来源:海南日报

10月27日,《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实施包容免罚清单》(下称《清单》)对列入《清单》范围,符合适用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对已列入《清单》范围,但不符合适用情形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人社领域包容免罚清单制定有何依据?主要涉及哪些内容?列入《清单》范围的轻微违法行为是否都不予行政处罚?10月28日,记者邀请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清单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劳动合同、就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保障监察。

据介绍,2021年7月15日,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开始施行,其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相关规定,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主动为用人单位发展提供容错支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制定了《清单》。

《清单》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清单》主要涉及劳动合同、就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分为两个部分,共7条。

第一部分是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共4种情形。

一是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初次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2.违法行为涉及3人以下;3.未造成危害后果;4.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改正。

二是用人单位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违法行为涉及3人以下;2.检查之日起前十二个月内无违反同一法律规定的查处记录;3.未造成危害后果;4.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改正。

三是职业中介机构未明示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监督电话的。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职业中介机构未在服务场所明示职业中介许可证、监督电话其中1项的;2.未造成危害后果;3.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改正。

四是职业介绍机构未建立服务台账,或虽建立服务台账但未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的。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初次未建立服务台账或虽建立服务台账但未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其中1项的;2.未造成危害后果;3.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改正。

第二部分是符合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共3种情形。

一是用人单位未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初次违法;2.违法行为涉及3人以下;3.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改正。

二是用人单位未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初次违法;2.自招用或续订劳动合同不超过3人,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劳动用工备案的;3.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改正。

三是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初次违法;2.违法行为涉及人数不超过本单位职工人数10%;3.主动整改或在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改正。

列入《清单》范围的轻微违法行为是否都不予行政处罚?

《清单》与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关系?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清单》是从海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行政处罚职权中慎重选取的,并与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配套使用,从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较轻、一般违法行为酌情处罚,到严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做到有章可循,杜绝执法随意性。

列入《清单》范围的轻微违法行为是否都不予行政处罚?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清单》列出了违法行为、法律依据、不予处罚适用条件,列入《清单》范围轻微违法行为,必须同时满足适用条件,方可不予行政处罚,对虽然列入《清单》,但不满足适用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仍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本清单施行前发生但尚未处罚,且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也适用《清单》。

据介绍,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轻微违法行为的查处,要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经过立案、调查取证、告知等法定程序,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标准要与查处其他情形违法行为的案件保持一致,做到执法有据、程序合法。对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采取“一案三书”的形式,即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承诺书、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将“执法与指导”、“监管与服务”、“处罚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对用人单位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但也要指出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指导性建议,为用人单位排忧解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