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诺奖得主开课:百位“小科学家”在桌布上留下“未来宣言” 来源:澎湃新闻
滴水湖畔,诺奖得主开课,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科学家”上了科学第一课,在桌布上留下了“未来宣言”。
10月30日,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组织的科学第一课——《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科学第一课》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开课,“小科学家”在桌布上记下随感和未来宣言。

广东实验中学高二学生黄睿彬在桌布上画下了光延反应(Mitsunobu reaction),这是现代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
“有机化学确实有意思。”黄睿彬一年来在中山大学跟着教授研究有机化学。后来在翻阅文献时查到诺丁汉大学有机化学教授Ross Denton发表的有关光延反应的文章。当时“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开展了研究,把它作为英才计划的研究课题。”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初二学生沈祺在桌布上写下了未来的愿望:为人类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作出贡献。
“一方面是我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而且我接触计算机的年龄比较早,我爸爸也是搞计算机的,我觉得计算机领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学科,到现在我也对计算机有一些了解。”沈祺表示,未来从事人工智能研究也是一种选择。

来自南昌市第三中学的万速辉分别从物理、科学和数学三个板块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首先物理这块,我们都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物理大厦已经落成,但是这座大厦上飘着两朵乌云,分别是当时讲的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由此引出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我希望未来这座大厦上再也没有乌云覆盖。
“在科学这块,我认为文学应该被延伸到一个更广泛的领域,文科学科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哲学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学科,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会运用到,并且在物理学这些较为正经的科学背后,我们都会看到哲学的身影。另外,希望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的颁发更公平一些。
“最后就是数学,因为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我们每一次有数学难题被解决,其实都意味着各种新思想的发现。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有更多的思想需要被我们创造。”
图片中的小球代表了万速辉眼中的世界,在最显眼的位置他写了一句 life is first,代表着生命至上。他认为,一切的科学基础都是建立在人类生活之上,科学进步唯一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生活状态的改善。








姜圣民同学写下“I’ll be here again with a Nobel Prize.(我会带着诺贝尔奖再次来到这里)”

张宸茜同学在桌布上留下了“人类很渺小,宇宙才是希望。We can mak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