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毛明江 黄心怡
蓝色的玻璃外墙,酷似星级酒店的长圆形办公大楼,超大的正方形白色厂房。从深圳市区往东北方向驱车42公里,不到1个小时,即可达到龙岗区坪地街道丁山河路18号——深圳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
这里正是今年2月折戟科创板IPO,最近身处“欠薪”风波而上热搜的柔宇科技的生产总部。尽管在深圳25°C的晴天下,生产大楼上“ROYOLE”的企业logo依然醒目,但整个柔宇科技的前景却给人“风雨飘摇”的寒冬之感。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12月9日凌晨在社交平台发文:“……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间接印证了柔宇科技危机的严重性。尽管声称“永不言弃”,刘自鸿和柔宇科技能挺过年关这场资金危机吗?
截止发稿前,《科创板日报》记者获知,在由松禾资本牵头的进行新一轮可转债融资,正在帮助柔宇科技“自救”,但是否能成功目前还不得而知。
一封“讨薪”求助信引发的危机
12月8日,一名自称在柔宇科技从事人力方向管理员工的一封“讨薪”求助信,引爆了柔宇的资金危机。求助信称,“目前公司已经拖欠近千人工资,从保洁、保安、管理人员薪资,拖欠时间长达近半年不发工资。”
一石激起千层浪,柔宇科技“欠薪”传闻迅速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在《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柔宇科技全球品牌营销中心相关负责人求证时,该负责人欲言又止:“非常感谢对柔宇科技的关注和信任,目前真的不方便回应。”
但柔宇科技一位内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证实,全员欠薪的情况确实存在,公司已承诺将于年底补发之前拖欠的工资,并给与一定的现金补偿,以及2个月薪资额度的期权补偿。
目前,外界对于柔宇科技年底前解决资金危机颇感怀疑。对于柔宇来说,由于经营现金流为负,补发欠薪的前提条件是,获取新的融资或者银行贷款。有媒体报道称,在11月30日举办的员工大会上,刘自鸿对员工表示:“新一轮融资有可能12月到,也可能1月到。” 也就是说,到底年底前能否引入资金,他心理也没准数。
“柔宇的资金紧张问题应该比较严重。”深圳创投圈一位资深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企业支付员工工资,在排序上都会优于支付供应商欠款、非必要行政开支、归还银行贷款等。“企业不是资金极度紧张,是不会拖欠员工工资的。因为一旦员工因为欠薪停工停产,企业基本就等于‘自沉’了。”
柔宇科技的资金“饥渴”并非一日两日。据公司2020年最后一天向上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批露: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亏损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而同期合计营收仅有5.17亿元。
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坦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公司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存在持续亏损。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滞销的产品导致存货不断积压,也加剧了柔宇的资金危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3亿元、1.65亿元、5.95亿元和4.80亿元,存货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记者上网进入天猫柔宇数码旗舰店,发现柔宇科技折叠手机仅11人付款,其他产品付款人数也都没有超过30人。
“自身造血能力弱,长期经营现金流为负,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融资补血,加上科创板IPO资本市场融资‘路断’,是导致柔宇科技资金危机的几大根源。”上述深圳创投圈资深人士认为。
独角兽身背重资产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业界对于柔宇科技,不管是在技术路线还是在商业模式上,都存在不少的争议和质疑。
首先,是它的独特技术路线:
柔宇科技全球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刘奚源在12月10日的公开演讲中指出,不同于现在主流的LTPS技术路线,柔宇选择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从材料、电路设计、制作工艺、模组到生产设备,都是完全自我创新的。
“这种创新一定比原有的技术路线更有优势,无论是在成本结构上,还是在使用机器厂房设备数量的减少,良率的提升等方面。” 刘奚源解释。
鲸平台智库专家、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认为,柔宇所采用的非硅技术路线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目前,主流的柔性OLED屏背板工艺技术路线是三星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但苹果也尝试过开关晶体管的材料从低温多晶硅替换成了氧化铟镓锌。只是,还没有看到柔宇科技在公开的知识产权和论文中讲到其技术路线,因此更需要市场实际检验。”
鲸平台智库专家、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认为,柔宇的独创技术导致生态系统的封闭,对市场推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柔宇独创的ULT-NSSP技术,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技术体系,被其独家掌握。除了几个公开的专利之外,其余大部分被宣称为know-how加以保护,所以技术体系的细节并不为产业界所了解。这也就导致了柔宇的显示屏,其实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之中。”
步日欣分析,这意味着从上游材料、面板、乃至下游整机设备和解决方案,都需要自己来完成,制约了柔宇技术普及度。“哪怕ULT-NSSP真的是一种有成本和领先优势的技术,在这样一个非常重的模式下,亲力亲为地客户开拓,甚至向下游延伸做手机,也会遇到不小的推广难度。”
其次,是新技术所需的重资产投入:
公开资料显示,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其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总投资约110亿元,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于2015年10月筹建,2016年正式动工并陆续启用,2018年6月点亮投产。
高达110亿的投资总额,对于初创型企业已经是让人仰望的高度了,但是对于面板企业却是大巫见小巫。比如同为第六代产线,华星T4 工厂的总投资额为350亿元,而京东方柔性屏重庆基地投资达到465亿元。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样的巨额投入其实是不可承受之重。
“创业企业做这个赛道确实很难,产业链并不一定非得商用最领先的技术路线。 京东方有国家做后盾,柔宇科技毕竟只靠创投基金支持,力度还不够啊。” 深创投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
另有不少分析认为,柔宇坚持自研生产柔性屏手机,也在无形中把华为、小米、三星等列为对手。这非但不利于与这些大手机厂商的合作,也导致其商业模式过重。
“柔宇科技有技术和专利优势,走技术开发与专利授权的轻资产模式,是比较合适的。现在商业模式上既做技术研发,又做生产制造,甚至还建线下销售门店,都是非常重的商业模式。相当于在技术、管理和营销上三面作战,对于企业管理者也是极大的挑战。”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此外,柔性屏的市场需求并未爆发:
柔性折叠屏的手机市场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三年多,却依然不温不火。
一位柔宇科技的客户告诉记者,此前与其有过战略合作,但由于市场低迷需求不佳,所以这两年公司也没再推折叠屏手机。
某投资分析人士则透露,对柔宇科技曾做过调研,产线确实有在正常运转。“主要问题还是在于缺乏量产的市场需求,柔性屏的商业化多年来一直不顺利,市场没有真正打开过。”
对于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来说,柔性折叠屏更像是展示高端新技术的方式,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承担难以商业化的成本。而对于柔宇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则变成了独孤一掷的押注。
“这也对如今火热的硬科技投资提了个醒。跟以前互联网烧钱打法类似,现在‘硬科技’为名的投资很热,也不排除有不少蹭热度to VC的项目,技术自嗨后发现是伪需求。” 该分析人士说。
松禾资本紧急“救援” 牵头新一轮可转债融资
身处舆论漩涡,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原本定于12月10日到上海参加一个论坛,并发表题为《柔性技术的创新与未来》的主题演讲。但据《科创板日报》了解,刘自鸿并未出席,代替他出席论坛的是柔宇科技全球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刘奚源。
对于柔宇科技能否挺过现在的难关。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认为,这要看企业的现在困难,“只是被遇鱼刺卡了一下喉咙,还是已经病入膏肓。”
如果只是暂时的资金困难,现有股东追加投资或者迅速引入新的投资方,可以解燃眉之急。另外也可以通过抵押资产向获得银行紧急授信,或者售卖专利等措施临时变现。“但我预计柔宇科技现在的负债中,银行贷款已经有相当比例。现在这种情况它能否从银行贷到款,是个未知数。”
在钱学锋看来,如果企业问题已经积重难返,最坏的情况可能就是“破产清算”。
不过,鉴于柔宇科技在柔性屏领先技术,也有业界人士呼吁对这家中国知名的“独角兽”企业予以呵护和支持。“这种公司需要大量资金,又掌握核心技术,资本市场应该多支持这样的公司。让它们成为中国的特斯拉、亚马逊。 不能因为现在亏损和陷入困境就对它们冷嘲热讽。柔宇科技的命运如何,会对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起到一个‘灯塔’的作用。”
截至发稿前,有知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透露,柔宇科技资金危机出现后,参与公司A、B、C三轮融资的松禾资本正施以“救援”,紧急牵头现有股东和有意向的投资方进行新一轮可转债融资。“不一定能成功,希望柔宇这次能挺过去吧。”
另据了解,柔宇科技是深圳市龙岗区重点扶持企业,在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的建设中,龙岗区政府在企业用地、园区配套,税收优惠上都给了大力支持。龙岗区政府与深圳方面是坐视不管,还是施以援手,对柔宇科技的“钱”途也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