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华中农大团队
找到控制鱼刺基因
有望实现吃鱼不挑刺的消息
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
华中农大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
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
已经分别在鳊鱼
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
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
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少刺鱼
生长良好,形态正常
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此消息一出
不少网友的吃货DNA动了



有网友提出更多大胆的想法
↓↓↓





对于会不会影响鱼游泳的问题
@华中农大水产学院 表示
“大可不必担心!”


“吃货福利”的背后
是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的
试错和研究
日前,高泽霞教授讲述了
以“无刺鱼”为攻关课题的来龙去脉
据了解
鱼刺学名叫肌间骨
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
从形成来源上看
鱼长刺其实
就和人类长骨刺一个道理
鱼刺除了在食用时带来麻烦
也是大规模机械化加工的障碍
2012年
博士毕业不久的高泽霞
选择了让鳊鱼有刺变无刺的课题
“创制”无刺鱼的关键是
找到调控鱼刺生长
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们将每一根细刺
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挑出来
剔掉结缔组织
在降解之前
快速放进液氮保存
再快速提取RNA
快速进行基因表达
虽说是快速
但将鱼刺一根根从鱼身上挑出
再到基因表达完毕
整个团队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
才提出了高质量的鱼刺RNA
他们最终筛定出候选的近50个基因

正因为这次“挑刺”的程序
非常专业、准确
改进了提取RNA的方法
也实现了世界上
第一次全面鱼刺基因表达
高泽霞就此申请了
鱼刺研究中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高泽霞教授团队
将找到的近50个基因放到
标准模式鱼斑马鱼身上做验证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一个一个依次敲掉这些基因
看鱼刺的生长有无变化、怎样变化
验证的过程一干就是7年

2019年底的一天
“突然一下子”
主效基因出现了
这次真的是无刺斑马鱼
几百条鱼无刺的表型非常稳定
再经过几代繁育
后代斑马鱼也都是无刺鱼
可以确定找到的就是主效基因
这是一个所有有刺鱼类
都含有的共通基因
经过测定
虽然鱼刺变化了
可鱼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
和普通有刺鱼没有显著差异
肉质不变

目前
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
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
武汉的鳊鱼两年一成熟
鲫鱼一年一成熟
再将这些成熟的杂合体少刺鱼
经过纯化繁殖一代
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
获得纯合体的遗传性状稳定的
真正无刺鱼

无刺鱼要来了
你期待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整理自长江日报、人民日报、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