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1中国外交⑤ | 中国与东盟合作成果丰硕 前景广阔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经贸等领域合作的同时,应当进一步深化海洋经济、热带高效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一,深化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设定的重要目标之一。今年10月底举行的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东盟国家拥有漫长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中国也是海洋大国,同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中国与东盟在海洋经济产业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双方可以通过稳步推进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渔业加工、海洋运输、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环境保护等实现互利合作。双方在建立渔业交易市场和现代渔业技术交流方面同样拥有巨大合作潜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蓝色碳汇(海洋碳汇)成为焦点之一。蓝色碳汇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天然碳汇,在碳捕集与封存方面相较于绿色碳汇有显著优势,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当积极探索促进蓝碳研究、碳汇渔业和蓝碳保护合作的途径。此外,海南正在推动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未来中国与东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积极合作。
二,加强整个热带农业产业链的合作。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对热带农产品和水果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这些恰恰是东盟国家的特色产品。
以椰子产业的发展为例,目前东南亚的椰子产量占全球80%以上。海南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椰子种植基地和加工中心,但是其椰子产量严重不足。海南每年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近20亿个椰子。
东盟与中国海南省、广东省的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加强椰子相关产业的合作,包括种植、贸易、加工、品牌创建以及建立交易中心,此举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国消费市场。需要指出的是,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海南与东盟国家在热带农业领域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充分利用“零关税”政策,积极发展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涵盖养殖、种植、物流、原材料进口、深加工等全行业的热带特色农业合作。
三,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合作。数字经济是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冠疫情之下,数字经济对区域复苏的重要性凸显。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在去年6月开幕,开启了合作新纪元。同年11月,《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发表。
东盟数字经济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去年12月联合发布的《2020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0年东南亚互联网交易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3000亿美元。东盟秘书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东盟数字经济将从2015年占GDP的1.3%提高到8.5%。即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强调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应对数字贸易,并为电子商务制定了多项具体条款。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十四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预计将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其规模有望在2025年超过60万亿元。
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应当建立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并加强在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转型、智慧城市、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 吴磊)
(编辑:严玉洁 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