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在《伦敦地质学会特刊》发表了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晚侏罗世地层的花蕾——侏罗花蕾,这是目前为止全球最早的花蕾化石记录。
“此次发现的化石相较于此前发现的化石材料具有无法替代的优点,侏罗花蕾不仅有花蕾,而且有直接相连的果实、枝、以及叶留下在枝上的痕迹。”论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告诉《中国科学报》。
研究表明,侏罗花蕾的茎叶不同于已知的任何裸子植物。侏罗花蕾是和其果实直接相连的。如果分别保存,按照古植物学家的操作规程,二者会被认为是属于不同的植物。二者在侏罗花蕾中的直接相连打破了人们的认识,也使人们对它的身份审慎起来。
植物学家认为,现在世界上最为繁盛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是始于大约距今1.3亿年的早白垩世。基于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化石材料的研究表明,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中国的侏罗纪就已经有了被子植物及其花朵的踪迹了。这种学术上的争议使得很多理论问题难以得出定论,需进一步研究侏罗纪的植物化石来检验孰对孰错才能解决相关争议。
此次发现化石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它的果实和已知的任何裸子植物迥然不同,暗示人们它的被子植物身份,而其花蕾有多枚花被片包裹了它的花心,这是在裸子植物中几乎从未见过的。
其次,它的果实和花蕾在大小和形貌上有很大的反差,表明侏罗花蕾在发育过程中在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石植物一般是零散的保存,很难拿到反映植物发育过程的相关信息。
侏罗花蕾最有意思的是,从它的花蕾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开放的花朵阶段。所以,虽然表面上侏罗花蕾化石看似只包含花蕾和果实,但是侏罗花蕾却在委婉地告诉人们,“我也有春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rog/10.1144/SP521-2021-122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