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发布,2022年7月1日起产品须加施水效标识

时间:2022-01-13 14:46:08 | 来源:中国家电网

原标题: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发布,2022年7月1日起产品须加施水效标识 来源:电器微刊

2021年12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GB 34914-2021《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以下简称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并宣布该标准将于2022年7月1日开始实施。在该标准发布的第二天,12月2日,《净水机水效标识实施规则》也正式出炉。日益逼近的贴标日期,让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一跃成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适用范围扩大,增加反渗透产品要求

《电器》记者了解到,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是在现行标准GB 34914-2017《反渗透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以下简称反渗透净水机水效标准)上进行修订。事实上,现行标准GB 34914-2017于2018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截至目前“服役”仅3年。

虽然仅隔3年便对标准进行了修订,但通过对比,《电器》记者发现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标准名称从《反渗透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变为《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这是因为标准适用范围从反渗透净水机扩大至反渗透净水机和纳滤净水机。扩大产品适用范围,是反渗透净水机水效标准实施仅3年就进行修订的主要原因。

自反渗透净水机水效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反渗透净水机市场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技术的迭代升级,纳滤净水机等其他净水机产品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纳滤净水机由于纳滤膜的孔径较小,需要通电加压运行,制水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部分废水。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更好地支撑中国水效标识制度,标准起草组决定修订现行标准,将纳滤净水机水效标准纳入。

净水产水率限定值提升,约四成产品将被淘汰

消费者对健康水生活的需求已不仅局限于水质要求,还对废水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除了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对水效等级指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总经理张恒介绍,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再次提高净水产水率,水效限定值最低从35%提高至45%,并增加了额定总净水量的要求。也就是说,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实施后,原水经过净化后,净水机的总净水量占总进水量的比率须不低于45%,同时额定总净水量不小于2000L,否则不允许上市。

同时,反渗透净水机水效标准的水效等级分为5级,其中5级水效最低,且指标只有净水产水率;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的水效等级分为3级,且包括净水产水率和额定总净水量两个指标(详见表1)。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白雪介绍,当前市场上在售的净水机,净水产水率低于45%的产品大约占市场份额的38%,净水产水率为45%~55%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42%,净水产水率高于65%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8%。按照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对净水产水率必须超过45%的要求计算,市场上四成左右的产品将被淘汰。

头部品牌企业,对新版标准的修订跟踪比较紧密,再加上自身节水技术的储备,想要达到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要求,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对技术升级不甚在意的企业,想要达标会有一定难度。同时,他指出,有一类产品需要特别关注,就是疫情期间发展较迅速的台式小型净饮机。“这类产品一般通量较小,且多采用浓水回流技术,想要达到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的要求的难度略大。”张恒说。

净水机纳入第三批水效标识产品目录,实施规则出台

反渗透净水机水效标准虽已实施3年,但具体的水效标识实施规则迟迟没有出台。与业内猜测的一致,随着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的实施,2021年12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水利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水效标识的产品目录(第三批)》,净水机正式纳入实行水效标识的产品目录中,且《净水机水效标识实施规则》也同时发布。这意味着,净水机正式被纳入水效标识管理制度。

根据《净水机水效标识实施规则》要求,自新版净水机水效标准实施起,即2022年7月1日起出厂的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原水,以反渗透膜或纳滤膜作为主要净水元件,供家庭或类似场所使用的小型净水机,必须加施水效标识。2022年7月1日前出厂或进口的产品,可延迟至2023年7月1日前加施。水效标识需要标注的产品信息包括生产者、产品规格型号、净水产水率和额定总净水量,入选水效领跑者的产品可以使用含有领跑者信息的标识。

由此可见,此次标准修订,对净水行业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贴有“草根”标签的净水行业,一直存在品质参差不齐、废水率高等行业痛点。新版水效标准的实施,将规范市场发展,促进行业向节水方向发展。

同时,张恒认为,自2022年7月1日开始加施水效标识后,消费者对净水产品的进水产水率认知将得到提升,这将推动企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