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小编在公司年会上很幸运地抽中了一台价值两三千的夏普空气净化器,兴奋之余却有了新的惆怅:好像用不着啊,家里已经有一台在吃灰了。于是挂在闲鱼上转让,在经历了“无人问津→降至1000→多次压价”的一番坎坷后,最终以700元的低价售出。
全新机跌至“骨折价”,折射出了空气净化器这一品类如今面临的落寞窘境。要知道,在雾霾肆虐的那些年,三四千元的空气净化器,曾一度抢到脱销。
但随后,强力整治大气污染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于2018年7月份正式落地实施,室外空气质量得到了大幅改善,雾霾经济就此终结,空净市场也是应声而落。
奥维数据显示,2018年,空气净化器的零售量和零售额规模分别下滑了27%和29%,此后更是一蹶不振,呈连年下挫走势。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空气净化器的零售量和零售额规模创下历年来的新低,仅分别为383万台和65.9亿元,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规模。
品类发展受挫、行业持续下行的趋势之下,很多企业也在纷纷逃离。奥维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线上品牌个数由2018年的476减少到339,线下由110减少到79。
曾经风光无限的空气净化器,为何会节节败退、沦落到如此境地?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除了靠天吃饭,没有丝毫扭转之策吗?
事实上,当空气改善、除霾刚需不再后,空净的市场焦点快速从除霾切换到除醛上,但动力仍然不足,依旧难以抑制下滑态势。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再次提升,对于空净产品来说,理应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但仍在阵痛中的空净厂家,并没有太多作为,反而是以新风空调为代表的产品成为行业焦点,不断蚕食净化市场。笔者认为,究其根本,是空气净化器的市场底子太差了。
雾霾虽然带火了空气净化器市场,但也埋下了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的行业隐患,整体技术研发相较落后,产品的质量、性能都相对较弱,根本支撑不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狂欢过后,一地鸡毛。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2021年,多批次空气净化器在市场监督抽查中频频曝出不合格,其中不乏知名品牌。企业虚假宣传、关键参数虚标等行业顽疾,已经让消费者对其使用价值存疑甚至失去信任,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空气净化器在创新技术上一直没有较大突破,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与消费者产生更多的粘性。众多企业蜂拥而入,只是想赚快钱,没有把心思用在推动行业发展上。在需求萎缩、行业不振后,更没有动力去搞创新研发,反而转向了其他有利可图的赛道。
照目前的形势来看,空气净化器大概率还要在低谷盘整一段时间。但盘整,往往酝酿着新的希望:品牌格局在洗牌后竞争力会逐步增强;消费者的理性选购也会倒逼企业加速产品结构的升级;在除霾/除醛等普适性产品不能激发需求后,市场也在场景拓展中寻增长,比如车载净化器、冰箱除臭器、鞋柜的臭氧发生器等等,都有相对可观的成长势头。
另外,我国哮喘、鼻炎人群众多,还有在消费结构升级、健康品质生活提升下的母婴人群、宠物人群、皮肤保养人群等等,更多细分市场的健康需求可待挖掘。
对于仍身处其中的企业而言,应吸取此前的深刻教训,重新调整经营思路,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方面,或将打开新的增长局面。(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