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的报道。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5日电(记者 贾远琨)昼夜不停、全年无休的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迎来世界各地的大型货轮停靠;距离洋山港百公里之外的商务楼里,工作人员动动按钮即可轻松操控港口桥吊;造船基地承揽海外订单应接不暇,正在建造的世界一流大型货轮“摩肩接踵”亟待出海……国际疫情阴霾之下,这些场景彰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劲“耐力”、硬核“实力”和创新“潜力”,为稳定外贸、畅通供应链提供坚实保障。
这是1月1日拍摄的洋山港的新年日出。新华社发从高空俯瞰,洋山港正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向海而兴。上海正持续推动开放共荣,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
疏解堵点断点 保稳保畅“通江海”
码头拥堵、集装箱紧缺,疫情给全球航运业造成重创,不少海外大港陷入滞港“泥潭”导致物流通道遇阻,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出货难、运货贵。
当海外港口为“堵点”发愁时,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运作正常。“21台桥吊、108台轨道吊,远程操控仅需7至8名工作人员,无接触作业降低了疫情的冲击,还提高效率减少拥堵,为国际货轮争取宝贵时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尚东分公司桥吊远程操作员黄华说。
然而,单个码头无阻不能保证航运网络畅通,海外港口的停滞、低效导致集装箱周转不畅,不少外贸企业因“缺箱”导致货物滞港,叫苦连连。
2月17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上海港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功能,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作用“千里运空箱”,以“输血”方式为外贸企业补充集装箱供给,还与马士基、达飞等国际航运企业一起打造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成为集装箱周转“蓄水池”。
帮助外贸企业打通出口航路,还需要深入到物流网络的“毛细血管”。多年来,上海港推进长三角区域港口与物流一体化,整合“水—公—铁”物流通道资源,发挥多式联运的优势实现全流程覆盖,让物流通道连接江海、驶向深蓝。
固底板锻长板 全要素集聚“强筋骨”
3月3日,中国首艘21万吨纽卡斯尔型升级版智能散货船“山东新时代”号在上海交付,散货船实现了智能升级。其交付离港地是上海的外高桥码头,这里几乎集聚了各类船型中最大、最先进的船舶产品,如同一所户外船舶展览馆。
尽管经受疫情冲击,但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沪东中华造船三大船厂加强疫情防控率先复工复产,大型集装箱船、双燃料船等行业明星产品平稳交付。品质产品和良好信誉吸引国际航运巨头的造船订单纷至沓来。在全球航运市场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企业不断实现产品升级,为市场“输血”赋能。
2月17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雄厚的船舶制造实力、广阔的产业发展腹地、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都是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突出优势,这些优势在上海航运资源加快集聚、服务功能整体提升的支撑下进一步加强。
2021年,统揽中国造船领军船厂的中国船舶集团落户上海,与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中国最大的远洋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一起,在上海形成航运市场从制造、运营到信息、服务的全要素集聚。
规模大、要素全不代表能力强,底子厚、冲劲足、潜力大才体现国际航运中心的“硬核”实力。
近年来,上海航运高端服务业依托航运物流体系化建设加快发展。目前,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全国占比近1/4,国际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202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位列全球第三。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全球排名前列的知名国际航运组织纷纷在上海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项目实体,正体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以变应变 开放创新中“优布局”
“通过数据大屏,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在航船舶的状态,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时收集、分析信息,有助于制定更科学高效的运营计划。”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扬帆说。
数字航运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方向,中国航运业的新探索已经走在前列,并已付诸实践。中远海运集团推进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牵头打造了行业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推出“无纸化放货”,将进口货物单证手续办理完成时间从24至48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
产业布局由浅入深,正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延伸。网络布局则是由近及远,通过模式创新和管理互通,提升航运网络的运转效率。上海港和中远海运集团已经通过港口建设合作加快全球化布局,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辐射作用的重要体现。
2月17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2021年9月1日,随着现场汽笛响起,桥吊操控员坐在崭新的中控室远程操作起吊,第一个集装箱接受自动化指令缓缓升起……上海港投资运营的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开港,这是以色列60年来的第一个新码头,也是“复制”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智慧港口。
无独有偶,中远海运集团全面接管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年吞吐量世界排名从2010年第93位提升至2021年第26位。全球化布局不仅延展了中远海运集团的国际运营“版图”,更提升了当地港口的枢纽能力。
大海从不平静,全球航路也会遭遇急流暗礁。面对航运市场不断出现的新挑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变应变,在开放创新中穿越巨浪开创航运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许聃】